華人女學者開發新的癌癥診斷治療技術
日期:2015-11-20 09:08:17
最近,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更好地追蹤腫瘤中的變化,更好地治療前列腺癌和肺癌,而沒有輻射相關的局限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十一月十七日的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顯像劑,他們命名為ProCA1.GRPR,并證明它會導致強烈的腫瘤滲透,并能靶定癌變細胞表面表達的胃泌素釋放肽受體,包括前列腺癌、宮頸癌和肺癌。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MRI)對腫瘤預測因子的分子成像,可改善我們“臨床前和臨床治療過程中各種癌癥和藥物活性”的理解。然而,使用磁共振成像技術評估特定疾病預測因子、以診斷和監測藥物作用的主要障礙之一是,缺乏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能夠顯示正常組織和腫瘤之間差異的成像劑。
本文第一作者、喬治亞州立大學診斷和治療中心副主任Jenny Yang教授指出:“ProCA1.GRPR有極大的臨床應用,代表著無需輻射、疾病生物標志物定量成像的重要一步。這一信息對于分期疾病進展和監測治療效果,是很有價值的。”
這些研究結果,是分子成像的一個重要進步,具有獨特的能力來定量檢測疾病預測因子的表達水平和空間分布,而無需使用輻射。
本文共同作者、佐治亞州立大學化學系博士后Shenghui Xue說:“我們的這一發現,引起了化學家和疾病診斷臨床醫生杰出的極大興趣,包括無創早期檢測人類疾病、癌癥生物學、人類疾病的分子基礎和具有臨床前和臨床應用的轉化研究。”
改進的成像劑,如ProCA1.GRPR,在了解疾病的發展和疾病治療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上一篇: Nature發布基因組測序驚人發現
下一篇: PNAS揭秘蛋白質組的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