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士首次揭示DNA超螺旋的三維結構
日期:2015-10-13 08:54:02
最近,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多學科的方法,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了超螺旋DNA的三維結構影像圖,從而發現它的形狀比著名的雙螺旋更加動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
分子病毒學和微生物學系的Lynn Zechiedrich教授和美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的Wah Chiu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Lynn Zechiedrich教授說:“我們都知道和喜歡的美麗雙螺旋結構,并不是DNA的實際活動形式。”
Chiu和Zechiedrich,與貝勒醫學院的Steven Ludtke和Michael Schmid博士、英國利茲大學的Sarah A. Harris博士合作,用化學、物理學、數學和計算機建模,研究微小的DNA微環(現在被稱為“MiniVectors”,由該研究團隊命名,并且已經商業化),它只包含336個堿基對。堿基對是遺傳物質的構建模塊。
Zechiedrich說:“以前的研究是針對線性DNA的短片段(6~12個堿基對),但是人類DNA在你的身體內不斷地移動——它盤繞和解開。你不能盤繞線性的DNA并研究它,所以我們必須纏成線圈。”
人體內的每個細胞都擁有約一米長的DNA(比研究團隊制備的微環長一千萬倍)。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纏繞或解開包含他們圓圈的DNA雙螺旋,使用非常強大的顯微鏡,觀察纏繞如何改變這些微環的外觀。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測試,以確保他們在實驗室里制造的微小卷繞DNA環是具有生物活性的。他們使用的是純化的人拓撲異構酶IIα——一個重要的酶,操縱DNA并且是抗癌藥物的重要靶點。
這種酶解除了所有超螺旋微環的纏繞應力——即使最纏繞的,這是它在人體內的正常工作。這個結果意味著,這些微環必須看上去、并且表現得像人類細胞中拓撲異構酶遇到的更長的DNA。
本文共同作者Daniel J. Catanese博士指出:“這些酶對線性DNA沒有任何影響,因為它不是盤繞的。”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Rossitza N. Irobalieva博士,使用低溫電子斷層掃描術——一種強大的顯微鏡技術,包括冷凍生物活性材料,首次提供了單個DNA分子的三維結構。她看到,纏繞引起了許多不同的形狀。Irobalieva說:“一些微環有急彎,一些是8字形,其他一些看起來像球拍或縫紉針。一些看起來像魚竿,因為它們太卷繞了。”
本文另外一位共同第一作者、貝勒醫學院的Jonathan Fogg博士指出:“能夠觀察到單個的DNA環,可以讓我們了解生物活性DNA的不同結構。這些不同結構當中的每一個,都有利于DNA與蛋白質、其他DNA和RNA、以及抗癌藥物的相互作用,從而適應必需的細胞過程。”
雖然研究人員希望看到,當DNA被解開時堿基對是開放的,但是他們驚訝地看到,卷得太緊的DNA發生了這種開放。他們推測,這種堿基對的破壞可能會導致靈活的鉸鏈,從而使DNA急劇彎曲,也許有助于解釋“一米的DNA如何可以被擠在一個小小的人類細胞中”。
Fogg說:“接下來,我們開始添加細胞的其他組件或抗癌藥物,來看看DNA形狀如何變化。”來自多個領域的一組研究人員將聚集在一起解決這個基本問題。
上一篇: Nature里程碑成果:世界上最大的人類基因組變異目錄
下一篇: 預測HIV病毒反彈的生物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