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必不可少
日期:2015-09-14 09:14:36
在今年五月份,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系統除去了人類胚胎中的一個突變基因,引發了科學界關于道德倫理的廣泛爭論。
最近,在全球第一次針對有爭議的新技術的討論會議上,專家指出,涉及人類基因組編輯的研究,包括人類胚胎研究,對于生物學和生殖細胞的基本理解,是至關重要的,并應該是被允許的。
這一大膽聲明,由著名的生物倫理學組織Hinxton Group出版——一個包括干細胞研究人員、生物倫理學家和政策、科學出版專家的全球網絡。
雖然這一專家小組堅定支持基因編輯研究的必要性,但是他們指出了研究和臨床應用之間的明顯區別。
這一聲明指出:“我們相信,盡管這項技術對于基礎研究具有巨大的價值,在體細胞臨床應用也有巨大的潛力,但是它還沒有充分發展到,將人類基因組編輯用于臨床生殖目的。”
據Hinxton Group指導委員會的成員Debra Mathews介紹,此次會議上討論的重點是,基因編輯在研究中的應用,以及這些新技術中最有爭議的方面,主要是對天生就有轉基因遺傳修飾的兒童的影響,也對繼承這些遺傳變化的連續世代的影響。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Berman生物倫理學研究所科學項目主任助理Mathews指出:“關于人類生殖細胞的遺傳修飾,雖然有爭議和深刻的道德分歧,但是我們需要的不是停止討論、辯論和研究,而是與公眾、政策制定者和更廣泛的科學界進行接洽,并同時權衡人類基因組編輯對于研究和人類健康的潛在益處和危害。”
這份共同聲明解決了這些倫理問題,該集團認為:“鑒于需要滿足的所有安全性、有效性和治理,將這種技術用于人類生殖,在道德上有可能是可以接受的,但進一步的實質性討論和辯論,將是必需的。”
同時,通過基礎科學研究獲得的知識,對于人類對自身和其他生命的認識,是必不可少的。Francis Crick研究所干細胞生物學和發育遺傳學實驗室主任、Hinxton Group指導委員會成員Robin Lovell-Badge稱:“我們對早期發育的許多知識,都來自于小鼠胚胎的研究,但我們逐漸清楚地認識到,基因的活性,甚至某些類型的細胞,在人類胚胎中是非常不同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可以用來探究:細胞類型在胚胎早期中是如何特化的,以及相關基因的性質和重要性。”
該聲明強調:“有意義的和實質性的公眾參與,對于基因組編輯的有關決策,是很重要的。”指導委員會另一個成員、愛丁堡大學人口健康科學與信息學院的研究員Sarah Chan說:“體細胞的基因組編輯和將其用于胚胎,這兩者之間應該沒有相關的監管區別,而是在于研究和生殖之間:這些胚胎是否永遠被注定是植入的。”
“因擔心生殖的應用是不成熟和危險而限制研究,將使其永遠處于早熟的、危險的狀況,因為我們缺乏更好的知識。”
下一篇: Cell子刊:癌癥發展的一種免疫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