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及《技術評論雜志》在線版7月15日消息,美國于近日正式進行了首例以人類胚胎干細胞醫治漸進式失明患者的手術。這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的第二起人類胚胎干細胞人體臨床試驗。...
查看詳情
北京時間7月18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婆羅洲彩虹蟾蜍(Borneo Rainbow Toad)是世界十大消失的兩棲動物之一,它因其鮮艷的顏色和苗條的四肢而著稱,它從人們的眼前消失87年后,今年6月12日科學家在馬來西...
查看詳情
由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鄭英杰副教授領銜的肝炎流行病學研究團隊,經一年多時間的研究得出明確結果:乙肝媽媽,無論其傳染性如何,均可對已常規接種過乙肝疫苗的嬰兒進行母乳喂養。這一成果以...
查看詳情
來自哈佛大學物理系、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他們開發的一種新技術,檢測到了細菌細胞的電尖峰信號,這不僅突破了之前無法檢測到某個細菌細胞膜的電壓的研究現狀,而且證明了大腸桿菌的個體細胞會...
查看詳情
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生物信息學領域的世界頂級雜志《生物信息學簡訊》(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上發表了題為“解析人類miRNA(微小核苷酸)對子通路的調控影響”的科研論文,SCI影響因子高達...
查看詳情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如果感冒患者堅信某種安慰療法能起作用,即使他并沒有采用真的治療方法,安慰療法也可以幫助他盡快痊愈。治療感冒的安慰療法包括喝雞湯、吃維C等。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
查看詳情

研究人員說,大腸桿菌的個體細胞會產生類似神經元放電那樣的尖峰電脈沖。 與所有的活體生物一樣,大腸桿菌應用電壓來傳達資訊。 但是,在此之前,測量某個細菌細胞膜的電壓是不可能的。 Joel Kralj及其同事...
查看詳情
北京時間7月14日晚間消息,一項最新的大型研究顯示,在使用手機超過10年的人中,患上非腦癌腦部腫瘤的風險并未上升。 這項研究基于超過280萬丹麥成年人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相對于使用手機的新手或...
查看詳情
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最近,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孵化出一只雙性蝴蝶。這只美鳳蝶身上的這種奇特現象被稱作“雌雄嵌性”(gynandromorph)。它也因此成為該館內所收集的450萬份蝴蝶標本中僅有的200例此類畸形樣本...
查看詳情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香港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易感基因miR-146a,這是首次鑒定出miRNA分子啟動子區域與狼瘡疾病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的SNP,對于今后發展miRNA為靶點的干預治療具...
查看詳情
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密切相關的蛋白——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的硝基化聚集物具細胞毒性,這為突觸核蛋白相關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提供...
查看詳情
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腫瘤細胞周期調控的關鍵因子和新機制,為腫瘤靶向分子治療提供了新的靶標分子。這項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973等項目資助,相關研究成果以Article形...
查看詳情
近日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發現了炎癥性腸病的深層致病機理,揪出了引發細胞“內亂”的“首惡分子”——白細胞介素-23(IL-23),為有效治療該病奠定了理論基礎。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
查看詳情
一種新型的疫苗可令機體對300多株腦膜炎球菌-B產生免疫力,腦膜炎球菌-B是引起腦膜炎的致病菌。 研發一種廣譜的該菌疫苗此前一直很困難,因為該菌有無數正在流行的菌株。 腦膜炎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如 ...
查看詳情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7月13日在日內瓦發布公報稱,最新研究表明,未感染艾滋病病毒者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大幅降低在異性性行為中感染艾滋病病毒風險。 公報說,美國華盛頓大學國際臨床研究中心在肯尼亞和烏干達...
查看詳情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3日報道,日前日本科學家用干細胞技術培育出了具有完整功能的牙齒,并在小鼠身上進行了成功的移植。這種由生物工程技術培育出的牙齒和自然生成的牙齒相比,不但在外觀上沒有多少區...
查看詳情

日本京都大學日前宣布,該校教授山中伸彌開發的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培養技術在歐洲獲得專利,成為日本相關技術在歐美獲得的首個專利。當地媒體認為,此舉使日本在再生醫療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誘導多功...
查看詳情
北京時間7月14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經過長達幾個世紀的激烈爭論,科學家最終發現了“動物為什么會有性行為”的答案。研究人員稱,它們通過這種方式繁殖的后代對寄生蟲的抵抗力更強。相關研究發表在...
查看詳情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態與生物工程實驗室陳國雄課題組研究人員聯合日本、以色列、瑞士等國科學家,在綜合性科技期刊PNAS上發表了題為“An 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full ...
查看詳情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5日報道,最近,美國洛杉磯兒童醫院薩萬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復制天然小腸的組織結構,成功地給一只小鼠造出了組織工程小腸。該技術是再生醫學領域的重要突破,將來有望用于解決人類嚴重的...
查看詳情
在動物模型中進行實驗藥物的臨床前測試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科研人員對藥物在人體內安全有效代謝情況的預測能力。但是小鼠和人類的藥物代謝的差異常常讓這類在臨床實驗中例行進行的評估變得具有挑戰性。 近日由...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