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elisa檢測結果出現異常,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日期:2025-04-16 10:07:00
可能的原因包括樣本問題,如樣本采集不當、保存時間過長或保存條件不當、樣本被污染等;試劑問題,如試劑盒過期、試劑保存不當導致失效、試劑配制錯誤等;實驗操作問題,如加樣不準確、溫育時間和溫度不合適、洗板不充分、酶標記物或底物溶液使用不當等;儀器問題,如酶標儀故障、移液器不準確等。此外,也可能存在樣本中存在干擾物質,影響了檢測結果。

ELISA 檢測結果出現異常的原因較為復雜,涵蓋實驗設計、樣本、試劑、操作以及儀器設備等多個方面,以下是具體分析:
1.實驗設計問題
樣本選擇不當:若選取的樣本類型不合適,如檢測血液中的某種標志物卻使用了唾液樣本,或者樣本中存在干擾物質,如類風濕因子、補體等,都可能導致結果異常。
對照設置不合理:缺少必要的對照,如陰性對照、陽性對照、空白對照等,或者對照設置錯誤,無法準確判斷實驗結果的有效性,也難以發現實驗過程中的問題。
2.樣本處理與保存問題
樣本采集不規范:采血過程中止血帶使用時間過長、采血不順利導致溶血,或者采集的組織樣本沒有及時處理,都可能影響檢測結果。例如,溶血會使紅細胞內的物質釋放到血清中,干擾檢測。
樣本保存不當:樣本保存溫度不合適,如未按要求在低溫下保存,或反復凍融,會使樣本中的抗原或抗體變性、降解,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
樣本處理過程有誤:在樣本處理過程中,如離心轉速、時間設置不正確,或者在稀釋樣本時操作不精確,都會造成結果異常。
3.試劑問題
試劑質量不佳:使用了過期、變質或質量不合格的試劑,如酶標抗體活性降低、底物顯色效果差等,會直接影響檢測結果。
試劑保存不當:試劑未按要求的條件保存,如未在規定的溫度下避光保存,會使試劑的穩定性下降,導致實驗結果出現偏差。
試劑配制錯誤:在配制試劑時,如緩沖液的 pH 值不準確、試劑濃度配制錯誤,會影響抗原 - 抗體的結合反應,進而導致異常結果。
4.操作問題
加樣不準確:使用移液器加樣時,未準確吸取和加入試劑或樣本,加樣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檢測結果。例如,加樣量過少可能導致檢測信號減弱,出現假陰性結果。
孵育條件不當:孵育溫度不準確、孵育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抗原 - 抗體的結合。如孵育溫度過高,可能使蛋白變性,影響結合效果。
洗滌不充分:洗滌次數不足、洗滌時間過短或洗滌液量不足,會導致未結合的物質殘留,產生非特異性信號,出現假陽性結果。
顯色反應控制不當:底物顯色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使檢測結果不準確。顯色時間過長,可能導致本底過高;顯色時間過短,信號強度不夠,影響結果判斷。
5.儀器設備問題
酶標儀故障:酶標儀的光路系統出現問題,如光源老化、濾光片損壞,會導致吸光度檢測不準確。或者酶標儀的微孔板讀板位置不準確,也會影響檢測結果。
恒溫設備故障:孵育過程中使用的恒溫箱或水浴鍋溫度控制不準確,會使抗原 - 抗體反應不能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從而影響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