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將有害細胞轉變為有益細胞
日期:2014-10-16 09:25:57
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心臟中一些疤痕形成細胞,也就是成纖維細胞fibroblasts能轉變成具有血管形成能力的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s)。這一發現指出增加心臟中的血管數目將能提升其損傷后的愈合能力,這將有助于研發心臟病患者的新治療方法。
在這項小鼠實驗研究中,研究人員也發現了一種能促進這種機制,改善心臟病發作后修復進程的藥物。
這項研究發表在10月15日的Natur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臟病學醫學系助理教授Arjun Deb博士,他表示,逆轉或者阻止疤痕組織形成是心血管內科的主要挑戰之一。
“我們都知道,增加心臟病發作后受損心臟的血管數目,能夠提高其治愈能力,”Deb博士說,“而且心臟里的疤痕組織也與較差預后相關。臨床證據表明如果心臟中疤痕組織越多,患者情況越糟。我們的研究結果指出了可以改變心臟中的疤痕形成組織,將其轉變為血管形成細胞,這也許在未來能作為心臟修復的一種更好的方法。”
心臟病依然是目前美國造成死亡的首要原因,每一年大約有720,000 個美國人患上心臟病,這大約是每隔30 秒就出現一個,同時還有約380,000 人死于心臟病發作。
心臟病發作通常是由于心臟血管中血流突然堵塞造成的,造成心肌細胞無法收到充足的血液,導致死亡,成為了沒有功能的疤痕組織,這個過程就叫做纖維化(fibrosis)。一旦疤痕形成,就會在我們一生當中保留下來。
幾年前,Deb和他的同事分析了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形成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后者也稱為內皮細胞,在受損心臟附近出現。研究人員標記了小鼠的疤痕形成細胞,發現在心臟的受損區域中許多成纖維細胞轉變成了內皮細胞,直接供給給血管形成,這個現象被研究人員稱為間質-內皮轉化(mesenchymal-endothelial,MEndoT)。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能調控這一過程的分子機制,指出這種小分子能減少疤痕組織形成,幫助心臟更完整的修復。因此他們計劃在其他模型中進行相似分子的檢驗,希望能確定這種方法是否能用于心臟病患者。
“不同器官損傷后,疤痕組織的形成過程具有顯著的相似性,”Deb說,“我們希望這種方法同樣也能用于其他器官的疤痕組織治療。”
下一篇: 華人學者解析DNA解旋機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