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星形膠質細胞新功能
日期:2014-10-13 09:04:31
來自瑞典隆德大學和Karolinska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了中風后大腦生成新神經細胞的一種從前未知的機制。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10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
中風是由于血塊阻塞大腦血塊,導致血流中斷,造成缺氧所引起。大量的神經細胞死亡由此會引發運動、感覺和認知等一系列問題。
通過追蹤誘導中風的小鼠,研究人員證實稱作為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的支持細胞,在大腦的損傷部位啟動形成了神經細胞。利用一些遺傳方法來繪制這些細胞的命運圖譜,科學家們證實這一區域的星形膠質細胞形成了不成熟的神經細胞,隨后它們發育為成熟的神經細胞。
隆德大學實驗醫學研究教授Zaal Kokaia說:“這是第一次證實,在中風后星形膠質細胞能夠啟動一個過程促使生成新的神經細胞。”
科學家們還確定了調控星形膠質細胞轉化為神經細胞的信號機制。在健康大腦中,這一信號機制活化抑制了這種轉變,因此星形膠質細胞不會生成神經細胞。中風后,這一信號機制受到抑制,星形膠質細胞可以啟動生成新細胞的過程。
Zaal Kokaia說:“有趣的是,即使我們在未經受中風的小鼠中阻斷這一信號機制,星形膠質細胞也會形成新神經細胞。”
“這表明不僅中風可以激活星形膠質細胞中的這一潛在過程。因此,這一機制有可能是在其他的腦病或損傷之后生成新神經細胞,替代死亡細胞的一個有用的靶點。”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新神經細胞與其他的細胞形成了特殊的接觸。而這些神經細胞是否具有功能,以及它們對于在大多數實驗動物和患者中看到的中風后自發性復原的貢獻仍有待證實。
十年前,Kokaia和Lindvall的研究小組第一次證實了中風導致了成體大腦自身的神經干細胞形成新神經細胞。新研究發現進一步強調了當成體大腦遭受諸如中風一類的重大打擊時,它會極力去利用各種機制來修復自身。
這項研究的一個重要突破是,第一次證實了成體大腦的自身修復與星形膠質細胞進入一個過程,改變自己的身份變為神經細胞有關。
“現在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要探討在損傷或疾病后人類大腦中的星形膠質細胞是否也轉變為了神經元。有趣的是,眾所周知,在健康人類大腦中新的神經細胞在紋狀體形成。新數據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其中的一些神經細胞是由局部的星形膠質細胞所生成。如果這一新機制也在人類大腦中起作用,且能夠增強這一機制,這不僅對于中風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還能夠替換死亡神經元,由此恢復罹患諸如帕金森氏病和亨廷頓氏病等其他疾病患者的功能,”神經病學資深教授Olle Lindvall說。
上一篇: Neuron:用光操縱記憶?
下一篇: 全新“好”脂肪可防治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