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PNAS揭示血管保護因子
日期:2014-10-08 08:57:41
來自中山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HMOX1介導的PDGF-CC血管保護效應可挽救視網膜變性。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9月29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中山大學的李旭日(Xuri Li)教授以及柳夏林(Xialin Liu)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李旭日教授是著名的血管生物學家,長期從事血管神經生物學研究,發表SCI論文近50篇。柳夏林教授的主要科研領域為老年性白內障的防治。
血管變性在幾乎所有類型的退行性疾病中起關鍵作用,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些策略來改善血管的保護及生存。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CC(PDGF-CC)在許多的生物學過程如發育、腫瘤生長和血管生成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對于PDGF-CC在血管生存/退化中的作用及潛在機制仍不是很清楚。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不同的動物模型和培養細胞證實,PDGF-CC是一個強有力的血管保護和生存因子。研究人員證實在各種動物模型中遺傳刪除導致的PDGF-CC缺失加劇了血管變性退化。重要的是,用PDGF-CC蛋白治療不僅可以提高缺氧誘導血管退化模型中的視網膜血管生存,并且顯著地挽救了色素性視網膜炎疾病模型中的視網膜和血管退化。
進一步的機制研究揭示,heme oxygenase-1 (HMOX1)的活性是PDGF-CC血管保護/生存效應的關鍵條件。阻斷HMOX1可完全破壞體內外PDGF-CC的保護效應。進而研究人員發現兩種PDGF受體:PDGFR-β和PDGFR-α是PDGF-CC血管保護效應所必需的條件。
這些研究結果證實了PDGF-CC在維持血管生存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治療各種類型的退行性疾病中或許具有治療價值。
下一篇: Nature:細胞基因治療再獲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