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免疫新療法
日期:2014-09-17 09:03:46
來自香港大學、廣州醫學院、重慶醫科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靶向性激活人類Vγ9Vδ2-T細胞可以控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誘導的B細胞淋巴增生性疾病。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表在9月13日的《癌細胞》(Cancer cell)雜志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香港大學的涂文偉(Wenwei Tu)教授,其從事感染與免疫性疾病的防治與機理研究10余年,現兼任四川大學和重慶醫科大學客座教授及博士生導師。
EBV系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主要通過上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但有報道亦可經輸血傳播和性活動傳播。正常人群中EBV感染非常普遍,世界上約90%以上成人血清EBV抗體呈陽性。EBV在受感染宿主體內可處于一種終生潛伏的非致病狀態,其可侵及B淋巴細胞、T細胞及NK細胞,其中以B淋巴細胞最為常見。
健康攜帶著每100萬個單個核細胞可攜帶1-50個EBV基因組,病毒可周期性激活,從粘膜表面排出低水平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顆粒,機體免疫功能明顯降低時,免疫系統與病毒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則可引起嚴重的相關疾病。EBV涉及廣泛的B細胞淋巴增生性疾病(LPD)的發生,包括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經典的霍奇金淋巴瘤(cHL)及免疫減損個體發生的淋巴瘤(移植后和HIV相關的LPD)。
γδ-T細胞是脊椎動物體內T淋巴細胞的一個重要亞群,它在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Vγ9Vδ2-T細胞則是人外周血中γδ-T細胞的主要亞群,可以通過T細胞受體(TCR)識別病原微生物的非肽類抗原和類似于自然殺傷的兩種方式發揮抗腫瘤作用。
在以往的研究中,涂文偉領導的港大研究小組證實臨床上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和佩吉特氏病的一種舊藥:帕米磷酸鈉(pamidronate)可通過提高人類的γδ-T細胞,來抑制流感病毒的復制,并預防肺炎。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證實利用帕米磷酸鈉擴增的人類Vγ9Vδ2-T細胞能夠通過觸發γ/δ-TCR和NKG2D受體以及結合Fas和TRAIL,有效地殺傷EBV轉化的自體B淋巴母細胞系(lymphoblastoid cell line,LCL)細胞。
通過將EBV-LCL接種到Rag2−/−γc−/−小鼠和人源化小鼠體內,研究人員建立了與人類疾病具有近似特征的致命性EBv誘導B細胞淋巴增生性疾病。他們證實,只需過繼轉移帕米磷酸鈉擴增的Vγ9Vδ2-T細胞,就可以有效地阻止Rag2−/−γc−/−小鼠形成EBv誘導B細胞淋巴增生性疾病,并導致EBV+荷瘤Rag2−/−γc−/−小鼠中EBv誘導B細胞淋巴增生性疾病消退。此外,他們還在人源化小鼠中證實,帕米磷酸鈉治療通過促使Vγ9Vδ2-T細胞選擇性激活及擴增,阻止了EBv誘導B細胞淋巴增生性疾病形成。
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原理證明,證實一種采用帕米磷酸鈉的治療方法可通過靶向Vγ9Vδ2-T細胞來控制EBv誘導B細胞淋巴增生性疾病。
上一篇: Nature:同源異形基因的古老調控網
下一篇: RNAi二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