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紹斯塔克:首個人工細胞有望產生
日期:2014-09-11 09:00:47
9月10日消息,今日上午2014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和2014深圳國際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以及第九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正式開幕,主題演講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杰克•紹斯塔克(Jack William Szostak)擔任演講嘉賓。
杰克•紹斯塔克教授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由于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并闡明染色體端粒對于染色體的保護機制,于200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目前他在開展生命起源和細胞合成方面的研究,包括原始細胞是怎樣形成的、細胞膜的功能和形成以及RNA的復制,在采訪時這位諾貝爾獎得主介紹說,把所有這些東西都放在一起的話有望產生第一個人工細胞,也就意味著人類可以在實驗室條件下重現生命的起源,他認為這項研究最終會取得成功,一旦人類了解了地球的原始生命形成時所具備的各種條件,那么人類對生命是怎么產生的就會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針對現在興起的個性化治療,杰克•紹斯塔克教授認為個性化治療會慢慢走進醫療行業,改變整個醫療界,這就是大健康的機遇和挑戰。他本人一直致力于研究端粒和癌癥之間的關系,端粒一直被認為是影響衰老的主要原因,端粒位于人類染色體的末端,每復制一次端粒就縮短一點,這就是生命有限的原因,但是對于癌細胞來說復制卻不會停止,如果有基因被激活,保證端粒有一定的長度不縮短,能夠讓端粒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瞬時地表達,那就會達成人類終極的夢想—長壽,他本人也一直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
對于最近在中國飽受爭議的轉基因食品問題,杰克•紹斯塔克教授稱個人認為轉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并沒有太大的問題,轉基因作物的危害要遠遠小于使用殺蟲劑,真正的問題在于轉基因作物是如何對其他物種的影響,中國需要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更多更深入地討論。
當記者問到對于中國想要產生諾獎得主有什么建議時,杰克•紹斯塔克教授笑笑說,建議中國政府應該投入更大的力量在基礎研究上,因為中國現在大部分投入是集中在應用研究領域,集中在能夠比較快看見產出或看見應用前景的研究上,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諾獎得主的研究都是非常基礎的研究,而且這種基礎的研究都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無法實現應用的。
在大會上杰克•紹斯塔克教授形容生物技術專家既是科學家又是藝術家。因為生物技術非常復雜,我們好像已經了解了很多,但其實又有很多東西不了解,現在雖然我們了解如何制造分子,如何把想要做的目標分子整合起來,如何制造抗體,但這遠遠不夠,今天我們必須把所有的信息整合起來,而且能夠把那些看上去似乎毫無關聯的知識整合起來,這就需要在這些方面用到我們的藝術天分,用我們的直覺大膽地嘗試,大膽地創新。
上一篇: Cancer Cell解析癌轉移機制
下一篇: 細菌對付抗生素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