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熒光DNA探測分子 單個堿基突變也能被發現
日期:2013-12-25 08:49:07
DNA序列中最輕微的變異也會影響深遠,無論對研究還是醫學應用,可靠識別這些序列都非常重要。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華盛頓大學和萊斯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熒光DNA探測分子,能檢查出一段目標DNA鏈中單個堿基的變化。而這些微小突變可能是造成某些疾病的根源,或耐抗生素細菌的原因。這一成果有助于診斷和治療像癌癥、肺結核這樣的疾病。相關論文發表于7月28日的《自然—化學》雜志網站上。
不同的DNA序列為不同生物設定了獨特的基因標記?,F代基因組學研究表明,僅一個堿基對的變化都足以引發嚴重的生物后果,可能決定了一種疾病能否被治愈,也解釋了疾病的突發或某些疾病對常規抗生素治療無效的原因。論文領導作者、華盛頓大學電力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副教授喬治·塞利格說,比如造成肺結核的細菌有很強的耐藥性,這種能力通常來自其基因序列中的少量突變。現在,人們已能預先查出這種突變。
“我們真正改進了以往的方法。”塞利格說,“新方法不需要任何復雜的反應或添加酶,就只用DNA。這意味著無論溫度及其他環境變量怎樣變化,該方法都是穩定的,所以很適合用于低資源設置中的診斷。”
這種探測分子經過專門設計,采用了新的編程機制,能與一個可疑的DNA序列結合,對其雙螺旋鏈生成互補的DNA序列。把含有兩種序列的分子在鹽水試管中混合,如果兩條鏈的堿基對都是完好的,它們自然地匹配在了一起,探測分子會發出熒光;如果不發光,則意味著上面有堿基對發生了突變。與以往技術不同的是,探測分子會檢查目標DNA雙螺旋的兩條鏈是否發生了突變,而不是一條,這使檢驗更加全面具體。
此外,探測分子由許多寡核苷酸構成,克服了合成上的局限,可以探測更長的DNA序列中更詳細的變異信息,達到200個堿基對,而現有探測突變的方法只能檢查20個。
目前,研究人員與華盛頓大學商業化中心一起對該技術提出了專利申請,他們希望把這種技術和診斷試紙結合用于疾病測試。
上一篇: Genome Research:常見病源自基因調控
下一篇: 科學家揭開B型G蛋白偶聯受體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