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丙肝的關鍵“軟肋”
日期:2012-12-29 10:55:46
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霍德華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丙型肝炎病毒HCV如何入侵宿主細胞的秘密,這一突破性成果將有助于開發針對此種病毒的治療新方法,相關成果公布在12月23日的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志上。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一種慢性肝炎,具有“高隱匿、高漏診、高慢性化”以及“低知曉率、低治療率、低就診率”的特點。丙肝病毒的隱匿性強,可在人體內潛伏10-20年,且無明顯癥狀。因此,許多患者在感染初期到中期難以察覺身體的一樣,發現時往往已進展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目前在全球范圍約有1.7億人感染這種病毒。當前針對這些患者采用的只是一些對癥治療,且具有相當大的毒副作用。
研究發現,丙肝病毒能利用宿主合成蛋白的核糖體,制造自己所需的蛋白,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丙肝病毒利用的是一種RNA分子來完成這一過程,不過具體的細節還并不清楚。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填補了這其中的具體細節機制,這項研究由科羅拉多大學Jeffrey Kieft博士,霍德華休斯醫學院的Tamir Gonen 領導完成。
研究人員利用超大功率電子顯微鏡拍攝了HCV病毒單個RNA分子與細胞核糖體接觸時的圖像,并將這些圖像數據與其它各種實驗數據結合在一起,從而發現了病毒RNAs“接管”宿主細胞核糖體的一種新方式。
這揭示出了核糖體如何會被丙肝病毒RNA操控,影響蛋白翻譯過程的,并且研究人員還發現如果這一過程中重要的相互作用出現了,即使是十分微小的變化,也會導致病毒無法控制宿主細胞核糖體。
“這一點可以用于研發與目前治療方式不同的丙型肝炎新藥物,”Kieft說。
除此之外,今年丙肝研究也獲得了不少新成果,比如來自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就成功地構建出了第一個具有人類免疫系統和肝細胞的人源化丙型肝炎小鼠模型。這一研究成果將推動研究人員深入了解肝炎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誘導肝臟疾病的發病機制以及開發出有效的治療新策略。
研究人員首先從人類胎肝組織中分離出了肝祖細胞和造血干細胞,然后將分離出的祖/干細胞移植到了AFC8缺陷的小鼠肝臟中。在用二聚化因子(dimerizer)誘導小鼠肝臟凋亡后,使得AFC8小鼠模型的人類肝臟和免疫系統得以生長,免疫系統重構以及形成。隨后研究人員將臨床分離的HCV病毒株接種到了小鼠模型體內,發現HCV感染導致了小鼠肝臟內人類白細胞、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調節T細胞增多,引起了抗HCV T細胞免疫反應。
下一篇: 《細胞》:人類基因突變“冷熱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