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iPad或引發(fā)抑郁癥
日期:2012-11-15 08:37:24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大部分時間里我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托馬斯愛迪生的發(fā)明卻令夜晚變成了白天,從而使得我們能在夜晚工作,甚至在Facebook里徘徊至天明。
然而近期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學家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卻發(fā)現(xiàn),這種典型的二十一世紀的生活狀態(tài)也許會帶來嚴重的后果:當人們經(jīng)常性的開夜班,患上抑郁癥和學習障礙的幾率就會增加,其中的原因并不僅僅是由于缺乏睡眠,罪魁禍首可能就是夜晚曝露在燈光,計算機和iPad所產(chǎn)生的明亮光線中導(dǎo)致的。
文章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學教授Samer Hattar表示,“從原理上來說,我們的這項研究揭示出了一種光線慢性照射——甚至是家里或者工作場所(對于夜班工作人員來說)中那種小燈發(fā)出的光線,如果積累到一定的水平,就會造成體內(nèi)激素壓力,導(dǎo)致抑郁癥,降低認知功能。”
這項研究公布在11月14日的Nature雜志在線版上,研究人員通過小鼠研究,證明了眼睛中的一些特殊細胞,被稱之為自主感光神經(jīng)節(jié)細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會受到明亮光線的激活,影響大腦的情緒,記憶和學習的中樞區(qū)域。
但是這個研究是在小鼠上進行的,那么為什么可以延伸到人類身上呢?對此Hattar教授解釋道。
“小鼠與人類實際上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眼睛里同樣具有ipRGCs細胞,同樣影響著大腦。而且這項研究中,我們參考了之前的人類研究成果,這些研究表明光線確實可以影響人類大腦的邊緣系統(tǒng),而這在小鼠中也是發(fā)生在同一途徑中。”
之前科學家們就已經(jīng)知道冬天晝短夜長會引起一些人患上一種稱為“季節(jié)性情感障礙癥(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的疾病,而這些病人中有些能通過“光療法”得到治療。
Hattar研究組首先假設(shè)了小鼠能作出相同的反應(yīng),通過將實驗室小鼠曝露在一種循環(huán)——3.5小時光照,然后3.5小時黑暗,分析這一理論。之前的研究采用這種循環(huán)分析法,發(fā)現(xiàn)了這并不干擾小鼠的睡眠周期,但是Hattar研究組卻注意到這確實會引起這些動物產(chǎn)生類似抑郁癥的行為。
“當然,你不能問小鼠它們的感受,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類似抑郁癥的行為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比如對糖或者尋求樂趣表現(xiàn)出興趣缺缺,而且這些研究中小鼠也比之前我們進行的實驗中小鼠運動得少多了”,他說,“這些小鼠無法很好的完成學習和記憶任務(wù),也對于新鮮事物不感興趣。”
上一篇: 《柳葉刀》:癌癥、糖尿病患者的新希望
下一篇: Nature重大成果:豬基因組全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