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新型甲減“重男輕女”
日期:2012-11-14 08:19:31
McGill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甲狀腺功能減退hypothyroidism的新致病因素。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紊亂,通常是由于甲狀腺、大腦或腦垂體發生缺陷而引起的。由McGill大學Daniel Bernard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鑒定了甲減的新類型并且揭示了其致病因素,這種新型甲減是一種X連鎖的遺傳疾病,男性患病率要高于女性。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研究人員先在一個荷蘭家庭中發現,兩個表兄弟都患有中樞性甲狀腺機能減退CH。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甲減,其特征是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不足,從而使甲狀腺素分泌減少。DNA測序顯示,這兩個男孩及其外祖父的IGSF1基因都發生了突變。那時人們只知道IGSF1基因在腦垂體中很活躍,但其功能還是一個未知數,由此研究人員開始與其他實驗室合作來研究該基因的功能。
隨后不久,研究人員又發現兩個患有中樞性甲減的兄弟也攜帶有IGSF1基因突變,不過他們體內的突變與之前荷蘭家庭中的突變并不相同。這些不相關家庭中的患者癥狀相似,而且他們體內的突變都位于同一個基因上,這說明該基因在甲減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又陸續在荷蘭、英國、意大利和澳大利亞發現了類似的患者,這些男性患者的IGSF1基因都存在突變。他們通過外顯子和候選基因測序,在上述男性中樞性甲減患者體內鑒定了IGSF1基因的10個突變。
IGSF1是在腦垂體高度表達的細胞膜糖蛋白,而該基因上的突變使其編碼蛋白無法移動到細胞表面發揮正常功能。研究顯示,在缺乏IGSF1的小鼠腦垂體中,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的受體含量降低。如果把TRH看做是鑰匙,TRH受體就是一把鎖,鑰匙只能與鎖相配才能發揮作用。研究人員提出,在缺乏IGSF1基因時,腦垂體對于大腦指令(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SH)的敏感度降低。結果導致甲狀腺接受到的動力不足,產生的甲狀腺激素變少。
IGSF1突變引起的甲減類型大多較為溫和,容易避過大多數圍產期的甲狀腺功能篩選。此外,由于IGSF1基因高度的多態性,很可能許多個體(尤其是男性)已具有臨床上的甲減癥狀而未能被確診。這類甲減癥狀包括,疲勞、增重、容易感冒以及肌無力。如果不及時加以治療,甲減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而對于嬰兒來說,甲減還會導致神經發育延遲,在極端情況下還會引發呆小癥cretinism。
研究人員指出,現在做一個簡單測試就能夠鑒別IGSF1突變攜帶者,以便及時對這些患者進行甲狀腺激素替代法治療。這項研究指出了在大腦和腦垂體調控甲狀腺功能中IGSF1蛋白的基本功能,增加了人們對IGSF1的了解,研究人員希望不久可以完全解析該蛋白在各種生理和病例條件下的功能。
上一篇: Cell子刊:神經元的引路人
下一篇: 《柳葉刀》:癌癥、糖尿病患者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