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子刊:不治性腫瘤迎來福音
日期:2012-11-05 07:42:14
來自印第安那大學醫學院的臨床研究人員報告了一類常發現于兒童,從前無法醫治并潛在威脅生命的腫瘤的第一種有效治療。他們的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柳葉刀腫瘤》(Lancet Oncology)雜志上。
研究人員稱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髓樣白血病的藥物甲磺酸伊馬替尼(imatinib mesylate,商品名為格列衛Gleevec)可緩解叢狀神經纖維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s)的病情。叢狀神經纖維瘤是一種由NF1基因突變所引起的腫瘤,又稱1型神經纖維瘤病(NF1)。
論文的第一作者、兒科學副教授Kent Robertson 博士說:“這雖然只是一個小型研究,其結果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考慮到對于這一極其令人虛弱的疾病患者少有治療選擇。我們認為這些研究結果為針對甲磺酸伊馬替尼和其他在實驗室測試中顯示前景的類似化合物開展更大規模的實驗提供了理由。”
每3000個新生兒童就有1個受累,1型神經纖維瘤病是有單基因突變所引起的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根據兒童腫瘤基金會(Childrens Tumor Foundation)統計,加上一種少見的相關類型NF2,神經纖維瘤這一遺傳性疾病的發病高于囊性纖維化、杜氏肌營養不良和亨廷頓氏舞蹈病的總和。
突變導致了從輕微到嚴重各種各樣的癥狀。此瘤多見于面部、頸后、上瞼等處,腫瘤可沿神經及其分支向各方面發展,累及范圍廣,并可沿脊神經進入脊髓。如腫瘤在皮下則沿神經干可以摸到大小不等的腫塊。有些患者由于神經被壓迫,可有疼痛或感覺異常。
這些腫瘤幾乎無法有效治療。因為它們相對生長緩慢,不會受到放射治療或癌癥化療藥物的影響。因為靠近重要器官非常的危險它們通常也不太適合手術治療。
在新研究中,23名患者接受了至少為期6個月的藥物治療,6名患者的一個或多個叢狀神經纖維瘤體積減小,30%的患者癥狀得到改善。
主要研究人員、兒科學系主任及教授D. Wade Clapp博士指出即便是相對較小程度地減小腫瘤體積可可以顯著患者的癥狀,例如改善呼吸,恢復膀胱控制。
在早前的實驗室研究中,研究人員在發現Gleevec靶向慢性髓樣白血病的細胞信號機制在NF1腫瘤形成中也起重要作用后,證實了Gleevec對組織培養物和NF1腫瘤小鼠模型有效。這一研究結果報道在2008年的《細胞》(Cell)雜志上,研究小組還報告在一個同情用藥協定中(compassionate use protocol),他們治療了一名患有致命性腫瘤的3歲女孩,腫瘤壓迫了她的氣道。在治療的三個月內腫瘤縮小了一半。
盡管Gleevec已被廣泛用于慢性髓樣白血病治療,在某些情況下長期服用不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在治療的6個月內結果分析出來之前參與的36名患者中有13人中途退出。其中9人是因為服藥問題或副作用。作者們指出在這項研究中他們采用了是從前確立的Gleevec最大耐受劑量以確保可以觀察到針對所有NF1腫瘤的全部藥物活性。作者們表示在后續的研究中他們會對劑量進行修改。
上一篇: 干細胞領軍人物Cell子刊重大突破
下一篇: Cell里程碑式成果:擊破癌癥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