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新研究解答25年細胞起源爭議
日期:2012-07-09 08:45:47
近日來自蘇黎世大學的神經病理學家們解答了圍繞濾泡樹突狀細胞起源的謎題。濾泡樹突狀細胞是在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淋巴器官細胞。蘇黎世大學研究小組證實濾泡樹突狀細胞來自定位于血管壁的細胞。由于這些研究發現,科學家們現在擁有了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癥、腫瘤和朊病毒感染等關鍵特征的手段。相關論文發布在7月6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慢性炎癥在人類和整個動物王國極其常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原體引起的疾病中,生成抗體的B淋巴細胞快速遷移到炎癥區域,這些B淋巴細胞在稱為“淋巴濾泡”的高度結構化區域中自我組織。濾泡樹突狀細胞(FDCs)提供了這樣的濾泡平臺。FDCs在免疫反應的形成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它們負責捕獲抗原,以長期培訓B淋巴細胞識別入侵者。然而,FDCs也可在疾病中起有害作用,因為它們為諸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和朊病毒等傳染性病原體提供了避難所。
然而FDCs是從何而來?因為它們可以出現如此迅速, FDCs可能是來自于循環的血細胞這一觀點一直以來受到爭論。與之相反,如果FDCs是不動的細胞,它們就必須是到處存在以支持機體任何一個地方的淋巴樣濾泡形成。
在這篇文章中,蘇黎世大學Adriano Aguzzi教授研究小組的Nike Kräutler博士追蹤了后一個問題。利用過去幾年里Aguzzi實驗室發現的新型標記物,他們找到一些線索表明FDC前體細胞存在于血管壁中。這可以解釋許多FDCs的特性,包括在炎癥疾病中淋巴樣濾泡可以出現在范圍廣泛的器官中,這是因為血管存在于大多數的機體器官內。
推定FDC前體細胞的特異形態表明它們與裝飾血管壁的多能細胞壁細胞(mural cell)相同。壁細胞的一個典型的標記物是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β (PDGFR-β)。然而,FDCs不表達PDGFR-β。Aguzzi和同事們推測這可能是由于壁細胞在成熟為FDCs的過程中喪失了PDGFR-β表達。為了檢驗這一假設,他們用了一種復雜的細胞譜系追蹤方法。生成的“報告子”小鼠的FDCs如果在生命的任何時間點曾表達過PDGFR-β,就會被一種藍色的標記物染色,即便在分析時PDGFR-β表達受到抑制。在這些條件下,Kräutler 和Aguzzi發現FDCs表達藍色標記物,表明它們起源于過去曾表達PDGFR-β的另一種細胞類型。
最后一件確定FDCs起源的證據來自一項移植實驗。Kräutler和同事們從小鼠脂肪組織分離出純血管壁細胞群,隨后將它們導入膠原海綿。這些海綿隨后被移植到一種不形成FDCs的特異小鼠品系中。當誘導一種炎癥狀態時,FDCs和淋巴濾泡被發現出現在膠原海綿里。因為FDCs不可能是宿主動物形成,這一試驗確定地證實了壁細胞可以生成FDCs。
這項發表在Cell雜志的研究闡明了在過去25年里引起爭議性討論的一個問題。識別FDCs來源于多能壁細胞幫助理解了自身免疫性和病原體驅使的慢性炎癥疾病、FDC來源腫瘤的生成,以及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和朊病毒感染的發病機制的某些方面,我們有理由期待干擾血管FDC前體的分化有可能在防止朊病毒感染中發揮積極作用。
上一篇: 華裔學者Cell獲癌癥關鍵事件研究進展
下一篇: 兩篇Nature文章:癌細胞的同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