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神秘細胞的調控機制
日期:2012-06-19 08:51:50
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埃默里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The Ets Transcription Factor Spi-B Is Essential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old (M) Cells”的文章,發現了一種神秘細胞:M細胞生長所需的主要調控基因,這將有助于解析M細胞生長的一系列事件,以及造成這種細胞差異的原因,相關成果公布在Nature Immunology雜志上。
M細胞是一種能開啟免疫應答的神秘腸道細胞類型,能作為“傳送帶”,將攝入的細菌和需要運送的物質,從腸道運入派伊爾結(Peyers patches),后者是腸道中類似淋巴結的特殊組織。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M細胞的一些特性,能用于口服疫苗,以及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等的研究。
文章的通訊作者之一,埃默里大學病理與實驗室醫學副教授Ifor Williams說,“這項研究真正揭開了M細胞生長系列事件,以及造成這種細胞差異的原因”,“M細胞研究難以進行,是因為它們相對來說比較少見,這些細胞只在派伊爾結中被發現,而且無法獨立生長。”
之前Williams教授研究組曾發現了一種稱為RANKL的蛋白,這種蛋白是由派伊爾結中的細胞分泌,能誘導M細胞分化。此次Williams教授與RIKEN Hiroshi Ohno研究組合作,利用這一發現,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 Spi-B基因在M細胞分化的早期階段,能通過RANKL蛋白誘導,高水平表達。
研究人員發現缺乏 Spi-B基因的小鼠無法生成具有功能的M細胞,并且腸道細胞也缺乏一些其它M細胞的標志特征,因此研究人員懷疑 Spi-B 基因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我們驚訝的發現,腸道上皮細胞中能表達 Spi-B 基因”,Williams說,“因為之前的研究表明 Spi-B 基因對于某些類型免疫細胞的生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一般認為 Spi-B 基因只在骨髓源性細胞中表達。”
然而研究證明 Spi-B 基因缺陷型小鼠無法通過正常骨髓移植恢復功能,這說明 Spi-B 基因在腸道上皮細胞,而不是免疫細胞中具有活性。
這項研究對于口服疫苗也具重要意義,目前大多數的疫苗都是通過注射注入人體的,但是免疫學家認為某些情況下,經口,或者鼻加入疫苗可能更加有效,這樣能加強人體受到感染源影響的源頭抗感染能力。
除此之外,由于攝入的細菌中也包含有M細胞,因此M細胞的研究也能用于研發IBD疾病等疾病的治療新方法。
上一篇: 遺傳標記給腦瘤患者帶來新希望
下一篇: 俄欲將人腦植入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