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利用感染者血液可快速分析瘧原蟲基因
日期:2012-06-19 08:50:58
一國際研究小組最近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直接利用病人的血液樣本分析瘧原蟲基因。這一技術將有助于科學家加深對瘧原蟲進化的了解,對于全球瘧疾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世界欠發達地區而言,瘧疾迄今仍是公眾健康所面臨的最嚴重威脅之一,全球每年有約2億人感染瘧疾,至少60萬人因此而死亡,尤其是在南部非洲,瘧疾是危害兒童生命的主要殺手。
在幾種瘧疾類型中,惡性瘧發病較急,癥狀也較重,其病原體——惡性瘧原蟲能夠進化,并易對抗瘧疾藥物產生抗藥性,這給該疾病的防治造成了很大困擾。要控制惡性瘧原蟲的抗藥性,就需要首先了解其遺傳多樣性。但由于惡性瘧原蟲大部分DNA(脫氧核糖核酸)序列是重復的,對它們的基因組測序十分困難,利用當前的測序方法重建其基因組DNA序列不僅緩慢、昂貴,并且容易出錯。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由英國牛津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國際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技術,直接利用患者的血液樣本來提取瘧原蟲的DNA。該方法無需在實驗室培養寄生蟲,不僅加快了測序過程,還減少了出錯幾率。
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含有86000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的列表,利用這些單核苷酸多態性來查明寄生蟲之間的差異,確認寄生蟲數量的變化情況。他們分析了來自亞非6個國家瘧疾患者的血液樣本后發現,一個感染者體內可能存在多種不同基因的瘧原蟲,使得它們可以通過交換DNA來產生新形式。這一發現表明,瘧原蟲的進化速度不僅會受地理因素影響,也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抗藥性問題是全球瘧疾防治面臨的主要問題,他們的研究對于了解惡性瘧原蟲的進化,從而解決抗藥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而利用感染者血液快速對惡性瘧原蟲基因組測序則是檢測方式的重要變化,可能會成為防治瘧疾的一個新的有效監測工具。
下一篇: 遺傳標記給腦瘤患者帶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