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嗅覺受體基因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期:2012-06-14 07:58:54
家犬作為人類最親密的朋友,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家犬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養動物,由于其經過了馴化和品種培育兩個重要的群體歷史階段,并且在家養哺乳動物中形成了最具多樣性的品種,因此家犬一直是研究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的重要模式生物。中國最為家犬的馴化地,不僅遺傳多樣性最為豐富,而且由于其龐大的鄉村狗種群數量,為研究家犬提供了最為豐富的材料。在家犬和人類的共同歷史中,嗅覺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家犬的嗅覺受體基因很有意義。
在導師張亞平院士的指導下,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生陳睿對家犬嗅覺受體基因家族中的分離假基因,在狼及中國土狗以及已經發表的品種犬的數據進行分析。在各自特有的多態性位點中,品種犬中存在著很強的負選擇,而狼和中國土狗近乎中性。但是,通過對非同義位點的進一步的細分,研究發現狼中的嗅覺受體基因在積累著無害突變,去除有害突變,而嗅覺受體在中國土狗中近乎中性。隨后,研究人員通過對多態性位點在七次跨膜結構上分布的分析,進一步驗證了這個結論,并且對各個群體特有多態性及共有多態性的分析,發現選擇作用在祖先群體及狼的嗅覺受體基因中精細微妙,而其在品種犬中就未有這種效果。
研究結果不僅顯示了在家犬兩次重要歷史階段后,家犬的嗅覺受體基因所受的選擇作用發生了兩次深刻的變化,而且展示了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不同,為以后的品種培育及改良提供了借鑒。
下一篇: 俄羅斯科學家獲得高發光突變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