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揭示人類知識為何能積累
日期:2012-03-09 08:37:00
當面對一個復雜的裝有貼紙或食物的智力訓練箱時,幼兒拿到內容物的表現要比黑猩猩或猴子強得多。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其中的一個原因便是孩子們能夠互相幫助。
在這項研究中,8組3到4歲的兒童、8組黑猩猩(Pan troglodytes),以及1組卷尾猴(Cebus apella)被給予了一些智力訓練箱,這些箱子要經過3個不同的步驟才能夠打開,從而得到最終的獎勵。
結果顯示,在超過53個小時之后,少數的黑猩猩或卷尾猴才完成了全部3個步驟,但有一半的孩子僅僅用了兩個半小時便打開了全部的箱子。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當一組孩子中的一個人解決了難題的一個步驟后,他們常常會告訴其他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或讓其他人觀看這一過程以及模仿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合作行為在黑猩猩或卷尾猴中并沒有被發現,它們在被箱子難住時往往會獨自苦苦思索。
這種積累的文化——幾代人以其祖先的創新為基礎——僅僅出現在人類當中。這項新的研究表明人類行為的一個特性有助于驅動這種差異。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發現可幫助解釋為什么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在積累文化知識方面的能力是如此的獨特。盡管其他動物也會相互學習,但只有人類的文化才會一代又一代地變得越來越復雜。
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的生物學家L. G. Dean和同事在3月2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上一篇: 每養成一個好習慣癌癥風險降一成
下一篇: Cell:轉錄后修飾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