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cientist:癌細胞不死之謎(中)
日期:2011-12-05 09:05:56
《科學家》(The Scientist )雜志網站在11月30日發表了一篇題為“Cancer’ Escape Routes”的新聞文章,綜述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腫瘤逃逸抗癌藥物攻擊的幾種常用“策略”,以幫助我們了解這些癌細胞的“不死之謎”。
上接The scientist:癌細胞不死之謎(上)
2.表觀遺傳學改變
除了基因突變,研究人員發現表觀遺傳學改變也能使癌細胞對藥物做出快速反應。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腫瘤學家和血液學家Pamela Munster說,不同于突變,表觀遺傳改變是細胞快速應對環境變化的重要機制。
上個月,Munster及同事在發表的研究論文中稱她們發現表觀遺傳學改變是導致許多乳腺癌在接受治療的18個月左右對雌激素阻斷藥他莫西芬(Tamoxifen)產生耐受的主要原因。當研究人員將焦點聚集在乳腺癌細胞的遺傳圖譜上時,她們并未發現與耐藥相關的任何突變。只是發現相比于敏感細胞,耐藥細胞系中的存活基因Akt的轉錄水平顯著增高。這些癌細胞過組蛋白修飾的方式改變了Akt基因的轉錄,細胞通過激活的Akt信號促進細胞生長和增殖,防止細胞死亡。通過這種方式確保癌細胞能夠耐受治療藥物。
此外,癌細胞還可能借鑒了病毒機制在耐藥性和敏感性之間轉換。根據11月9日發表在《美國病理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上的一篇文章,來自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分子生物學家D. Stave Kohtz和同事針對卵巢癌一時對藥物產生耐受,在停藥后不久又恢復藥物敏感的現象展開了研究。Kohtz認為這樣的改變不太可能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因為
基因突變通常是很難如此快速發生逆轉的。
從前的研究表明作為作為細胞核與細胞質間物質交流通道的核孔,可在核周緣與染色質互作影響基因表達,激活或是抑制基因轉錄。如果這一結論是真實的,Kohtz等猜想是否在各種不同類型的癌細胞中都可能存在著核孔的改變。
在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順鉑耐藥癌細胞的細胞核后,研究人員發現核孔“看起來不太正常”。它們似乎是空心的,中間一個關鍵的門控蛋白發生了解聚。當研究人員在其他癌細胞中敲除核孔的核心元件時,它們發現細胞會停滯在細胞分裂早期。這些靜息細胞不再快速生長,但是卻能對順鉑產生耐受。Kohtz認為這些細胞可一路維持“休眠”,以應對藥物治療產生的毒性效應,直至其他的信號將它們喚醒。
“我認為這些細胞有可能存在于某些轉移位點,或是原發性腫瘤病灶中,直至它們被重新喚醒并再次啟動生長,”Kohtz說。(未完待續.....)
上一篇: 艾滋疫苗研制:積跬步成千里
下一篇: Cell:中外學者獲細胞衰老新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