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疫苗研制:積跬步成千里
日期:2011-12-02 09:17:14
研制有效的疫苗,是人類預防艾滋病的重要目標。盡管尚未有耀眼的成功,但卻有了點點滴滴的進步。
美泰聯合疫苗RV144
2009年美國和泰國合作研發的聯合疫苗(稱為泰國三期,又名RV144),可以將人體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降低31.2%。盡管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艾滋病規范署(UNAIDS)對此項研究表示了極大的肯定,但由于疫苗的保護作用并不理想,因而此疫苗迄今并未廣泛應用。
盡管如此,各國研究人員也在窮盡各種方法進行疫苗研究。由于對人進行疫苗研究有倫理限制,因而研究人員把研發疫苗的重心轉移到猴子身上。
艾滋病疫苗的原理是,用失活的艾滋病病毒的一部分,即抗原,來制成疫苗,疫苗進入健康人體后可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來抗擊艾滋病病毒。而艾滋病病毒較重要的抗原就是艾滋病毒包膜中的兩種糖蛋白分子gp120和gp41,所以,這兩種抗原常用來研制艾滋病疫苗,其中的gp120分子還是HIV入侵人T細胞的重要幫兇,它可以鉤住T細胞上的CD4分子而入侵T細胞。
法國研制 新型疫苗
研究人員早就知道,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主要是通過性行為時突破生殖道黏膜進行感染。因此,可以設計一種疫苗來防止HIV-1通過生殖道黏膜的傳播。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摩根·邦塞爾和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所的其他研究人員利用HIV-1的包膜蛋白gp41制成了新的疫苗,然后對雌性白化獼猴進行試驗。研究人員把雌猴分成兩組,一組猴子在鼻部和肌肉注射疫苗,另一組猴子只注射安慰劑。
在試驗半年后,再用猿猴艾滋病病毒(SHIV)經陰道感染獼猴。結果發現,5只注射了艾滋病疫苗的獼猴中有4只沒有出現猿猴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只有一只猴子有暫時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但是,作為對照組的6只獼猴全部感染了猿猴艾滋病病毒。由于SHIV與人艾滋病病毒HIV有很大的相似性,這證明利用HIV-1的包膜蛋白gp41制成的疫苗有預防艾滋病感染的效果。
此后進一步的實驗表明,這種新型疫苗對預防普遍存在于歐美和印度的艾滋病B亞型和C亞型病毒也有明顯的效果。此外,盡管人與猴子的艾滋病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這種疫苗能否對人起到保護作用,還需要對HIV感染者和患者進行試驗。
無害病毒 攜帶HIV抗原
美國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免疫學家路易斯·皮克的研究小組采用另一種無害病毒來攜帶HIV抗原并制成疫苗,對恒河猴進行實驗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結果。他們研制的猴艾滋病疫苗能讓一半的猴子受到保護。原因在于,這種猴艾滋病疫苗能使猴的T細胞長時間處于激活狀態,并能攻擊入侵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
艾滋病病毒最初入侵體內之時是最容易受到體內免疫T細胞攻擊的時候。要讓疫苗迅速有效,就必須讓艾滋病疫苗能持續地刺激人體的免疫防御體系,以產生大量的效應T細胞來攻擊入侵的艾滋病病毒。
因此,皮克等人采用另一種病毒來攜帶艾滋病病毒抗原以制成疫苗,這種病毒就是巨細胞病毒(CMV)。CMV也是一種無害的病毒,能在體內長期無癥狀地潛伏,因此用它來攜帶艾滋病毒抗原制成疫苗可以較長時間地刺激免疫系統,從而持續產生效應T細胞來攻擊艾滋病病毒。
皮克等人通過基因工程,把SIV抗原引入巨細胞病毒中制成疫苗,然后對24只恒河短尾猴注射疫苗。注射疫苗一年多后,再用SIV去感染恒河猴。結果有13只猴子在感染初始階段就能抑制SIV,猴子血液中的SIV能快速地降到檢測不出的水平。幾個月之后,SIV在這13只猴子身上再度出現,但其中12只猴子的免疫系統能再次攻擊SIV,把血液中的SIV水平降下來,12只猴子的免疫保護期在一年以上。
對于這種疫苗,也有研究人員認為,它只是能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病毒,卻不能阻止艾滋病病毒感染,因而作用有限。而且,作為載體的巨細胞病毒的長期安全性也不確定,它也有可能破壞體內免疫系統。
不過,皮克等人認為,他們正在設計一種安全性更高且低致病性的CMV,用以提高疫苗的安全性,而且,由于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動物模型,因此可以在HIV感染者和患病者身上試驗這種治療性疫苗。
上一篇: “可視化”為細胞力學研究打開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