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貓眼于黑暗環境中看清物體原因
日期:2011-11-14 09:06:01
據國外媒體報道,最近,美國科學家對貓的眼睛進行研究后發現,貓眼虹膜不需要經過大腦神經就可以看清黑暗環境中的物體,這是因為貓眼虹膜中的一種光敏感色素起著關鍵作用。
科學家稱,貓眼瞳孔肌的運動不需要通過大腦神經信號來控制,而是由虹膜中的一種光敏感色素控制。
之前科學家認為哺乳動物靠眼睛和大腦之間的信號來調整瞳孔的大小和控制到達視網膜的光量,但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神經科學教授King-Wai Yau博士和他的同事發現,包括貓、狗和倉鼠在內的動物的眼球在夜間或黃昏和黎明特別活躍,因為它們的眼睛虹膜中有黑視素--虹膜肌中一種對光特別敏感的色素。如果小鼠缺乏這種色素基因,對光就沒有這么敏感。
這種色素對鳥類、魚類和兩棲動物也發揮類似的作用。牛津大學的斯圖爾特·皮爾遜(Stuart Peirson )認為黑視素可能對哺乳動物的眼睛起瞳孔收縮的作用,可以幫助它們避免因突然暴露在光線下而造成的眼花。
此項研究結果還可以對眼盲病人提供新療法。一些眼盲病人是因為缺乏對光敏感的視網膜桿和視錐細胞(cone cells )。皮爾遜說,有可能使用黑視素使視網膜對光產生敏感反應,從而達到治愈眼盲的效果。
上一篇: 新的成像軟件能發現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