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指核酸酶“脫靶效應”研究獲進展
日期:2011-08-30 08:26:29
鋅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s )是一種能改變基因組特定位點的酶,這種改變基因組序列的技術也稱為基因組編輯技術。如今,研究人員研究了基因組編輯技術的脫靶效應,新成果分別發表在8月在線出版的《自然—方法學》和《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
借助內源DNA修復機制,鋅指核酸酶可以精確改變高等動物的基因組,但精確性是這種技術或工具的核心。脫靶效應是指鋅指核酸酶所改變的基因組位點不是最初設計的靶點,脫靶效應因此給這種技術或工具的應用帶來問題,但科學家們一直沒有在整個基因組中研究過這種問題。
兩個獨立研究小組分別描述了實施這種實驗的方法,并報告了他們的發現。在《自然—方法學》期刊上,David Liu 和同事用一種試管內、高通量測序陣列研究了特定的兩對鋅指核酸酶的分裂。他們觀察到了人類基因組中脫靶序列的分裂,看到當鋅指核酸酶在細胞中表達時這些位點被分裂的證據。
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Luigi Naldini、 Christof von Kalle和同事報告,通過將一種細菌整合到基因組發生斷裂的地方,他們鑒別出4對鋅指核酸酶的斷裂位點。雖然絕大多數切割位點是所期望的位點,但研究小組也發現了脫靶位點,同時也發現了未被計算機方法預測到的其他位點。
上一篇: 研究發現癌癥治療新靶標
下一篇: 科學家繪制智力障礙者基因變異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