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細胞理想來源
日期:2011-06-15 09:17:55
這項研究由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Miguel A. Esteban研究組和裴端卿研究組合作完成,其中Miguel A. Esteban博士早年畢業于西班牙納瓦拉大學,2007年加入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主要從事腫瘤干細胞研究。
自從誘導多能干細胞技術出現后,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都在對這項技術進行研究開發,它不僅具有胚胎干細胞的多能性,而且不涉及人類倫理問題,對再生醫學來說,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在價值。目前,人體的許多細胞組織都能夠被成功誘導成為多能干細胞,比如皮膚的成纖維細胞、角質細胞、神經干細胞、羊水細胞、血液細胞等等,但是哪種組織細胞來源最好,目前尚無定論。
對此,Miguel Esteban解釋稱,有時候在有某些皮膚病或者血友病、艾滋病等血液疾病病人身上,未必能從他們的皮膚成纖維細胞或者血液細胞中提取出誘導干細胞,因為他們的這些細胞可能不健康。
因而,他們開始尋找其他方法獲取,為病人們減輕不必要的痛苦。他們隨機挑選了13名年齡為20至30歲的不同膚色的人群,從他們的尿液中分離出來源于腎的管狀細胞的尿細胞,用腎上皮細胞培養基培養之后,再用逆轉錄病毒感染的方法將四種外源因子導入到這13名供者的尿細胞中,16至25天內,出現胚胎干細胞樣的克隆,再將這些克隆挑出來繼續培養,最終獲得穩定的誘導多功能干細胞。
為了鑒定這些尿細胞來源的多能干細胞是否具有良好的分化能力,Miguel Esteban將尿細胞向三胚層定向分化,分別為外胚層的神經元細胞,中胚層的心肌細胞,和內胚層的肝細胞。經實驗鑒定,這些分化的心肌細胞具有動作電位和鈣流,證明其具有生理功能。
Miguel Esteban表示,利用尿液進行誘導的技術操作更直接,只需要病人上一趟廁所即可,它的應用范圍廣、可避免其他方法產生諸多問題,而且采集尿液是臨床檢查中常規檢測手段之一,可能會給更多的病人提供獲得疾病多能干細胞模型的機會。Miguel Esteban還強調,由于腎小管具備不斷重生的能力,它除了轉換成誘導多能干細胞外,還能轉換成為其他的細胞類型,并用于組織重建,因此在不久的將來,人造器官不是沒有可能。
上一篇: 癌癥與炎癥“不解之緣”
下一篇: 科學家解開25年的神經學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