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興研究員到大山包調查禽流感傳播途徑
日期:2011-02-18 15:12:27
2011年2月14日,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生態中心李來興研究員一行5人到大山包保護區調查禽流感傳播途徑。據李來興老師介紹,此項目屬科技部林業科技支撐計劃《野生鳥類禽流感疫情監測技術研究》專題,在云貴高原的考察路線是貴州威寧草海—云南昭通大山包—云南中甸的納帕海,此次到大山包主要通過采集在大山包保護區越冬的黑頸鶴和斑頭雁的新鮮糞便和羽毛樣本,并在低溫下貯藏,帶回實驗室經過抗原反應測試,即可了解在大山包越冬的水禽是否帶有禽流感病毒或是否曾經感染過禽流感。
李來興老師首先向大山包保護區工作人員了解了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及其他越冬水禽的分布情況,然后來到保護區的大海子水禽監測點,觀看了水禽的活動情況,并在此采集了黑頸鶴的糞便和羽毛樣本。在保護區工作人員的陪 同下,李來興師生一行又來到小海壩黑頸鶴夜宿地采集了黑頸鶴和斑頭雁的糞便和羽毛樣本,李來興老師還耐心地向保護區工作人員講解樣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項,并介紹水禽疫源疫病和病毒學方面的相關知識,由于黑頸鶴和斑頭雁活動的地點集中,數量多,樣本采集工作在當天順利完成。
大山包保護區作為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每年有1300多只黑頸鶴和上萬只的其它水禽在此越冬,也是候鳥向南遷徙的重要通道,掌握了大山包越冬水禽的禽流感傳播途徑和禽流感抗原攜帶情況,對保護區有效地進行鳥類禽流感疫源疫病監測,在發生疫情時及時地進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上一篇: 用微小串珠可高效培養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