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曙光學者最新文章解析疾病蛋白
日期:2011-01-10 19:45:01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能顯著降低重癥急性胰腺炎死亡率的蛋白,并闡明了其中的作用機制,這對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療和防治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著名醫學雜志《GUT》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王興鵬教授,其早年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教授,消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2003年獲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同年獲上海市教委“曙光計劃”,“曙光計劃學者”稱號。
急性胰腺炎是多種病因導致胰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的炎癥反應。臨床以急性上腹痛、惡心、嘔吐、發熱和血胰酶增高等為特點。病變程度輕重不等,輕者以胰腺水腫為主,臨床多見,病情常呈自限性,預后良好,又稱為輕癥急性胰腺炎。少數重者的胰腺出血壞死,常繼發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種并發癥,病死率高,稱為重癥急性胰腺炎。近年來重型胰腺炎發病率逐漸增多。由于它對生理擾亂大,而且對各重要臟器損害明顯,故死亡率甚高。有時可引起驟然死亡。
在這篇文章中,王興鵬教授通過多年研究,發現了一個能顯著降低重癥急性胰腺炎死亡率的蛋白:Reg4蛋白,Reg4基因屬于再生基因家族(Reg family),其編碼的Reg4蛋白是一種大小為17kD的分泌性蛋白,特異性的表達于胃腸道上皮層,參與胃腸道細胞的增值分化,實驗表明Reg4與胃腸道腫瘤惡性度,轉移和抗藥性有關。
據文匯報報道,在最新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約有20%左右為重癥急性胰腺炎,而這一人群中有30-50%的患者將因此死亡,而其他患者都能慢慢恢復,為了弄清楚其中的眼睛有人,研究人員通過十幾年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發現原來在在新陳代謝中,胰腺細胞存在兩種死亡形式:一種是正常細胞凋亡,一種為細胞壞死,研究人員認為細胞壞死也是一種人體自我保護方式,但是由于壞死的細胞會釋放出大量毒素,能引起其他細胞的炎癥并壞死,而更多細胞的壞死會釋放更多毒素,因此原本被禁錮在腸道中的細菌就感染到心、肺等重要器官,這是重癥急性胰腺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通過進一步的芯片篩查,結果發現了Reg家族蛋白在重癥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這種蛋白能凋亡蛋白Bcl-2、Bcl-xL,穩定細胞中的線粒體,使正常胰腺細胞逃離上述的細胞壞死-釋放毒素的循環中。研究人員還將人工重組的Reg4蛋白注射進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小鼠體內,結果發現,200多例小鼠的癥狀都得到了明顯減輕。同時,針對60多例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長達5年的隨訪也顯示,血液中Reg4濃度高的病人炎癥消除得更快。這項研究對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療和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上一篇: 合成生物學重大突破 人工蛋白維持生命
下一篇: 北大教授新成果登本領域知名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