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啟動人與機器人互動研究
日期:2011-01-04 09:48:18
為搶占科技制高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近日啟動了一項人與機器人可合作互動的重點項目,即“引入人的視—觸覺認知及其融合實現機器人與人的仿人交互和合作”研究。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喬紅和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羅非共同承擔該項目。
關于智能機器人,研究界一直有3個夢想:像真的動物一樣的仿生機器人;能夠自我復制的機器人;與人像朋友一樣合作的機器人。關于前兩者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突破,如美國的Big Dog機器人能夠在復雜地形上像狗一樣行動自如,而美國的Cubes機器人能夠通過不斷的相互組合形成更為復雜的機器人。但截至目前,能夠模仿人類思考并進行推理,進而采取選擇性行動的機器人仍然少見。
讓機器人與人成為朋友,需要讓機器人具有仿人的感知、推理和行動能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在于信息科學與認知科學的深度交叉。這也是當前學術界的研究前沿和熱點。
項目的主要承擔者喬紅及其研究小組在今年召開的機器感知與認知國際研討會上,曾就這一問題與知名學者、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意大利科學院院士 Tomaso Poggio進行探討。Poggio指出,在尚未完全確定人的認知機理的情況下,在機器人中構建類似人的認知機理是當前研究的難點,也是重大挑戰。為搶占信息科學和認識科學的交叉研究的制高點,也為推動機器人研究更上一層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部署了這一項目。
據喬紅介紹,現有的人—機器人交互技術,主要基于模式識別和控制的方法,局限于較為固定的工作場景、任務模式和指令傳達方式,交流內容和合作模式比較簡單。他們將要研究的機器人主要基于人的感知—推理—行為模式,構建人和機器人的交流和合作,將使人與機器人的交流與合作更為靈活、有效,應用范圍也將更加廣泛。
她說:“就科學發展而言,這種模型可實現更系統的智能,需要把生命科學與信息實現融合交叉在一起,這也是科學發展的重要趨勢。”
就科學研究而言,具有推理能力的機器人研究具有前瞻性和重要探索價值,也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在最近5年內,美國海軍研究室、美國宇航局與相關大學,開始把人的視角轉換和換位思考模型引入人和機器人的交互合作系統,并且相信機器人可以成為理想的宇航員伙伴。此外,日本京都大學智能機器人和通信實驗室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也有相關研究。
上一篇: 美研究發現:杏仁或可預防糖尿病和心臟病
下一篇: 納米生物共軛技術縮小大腦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