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TTLPR 與早期嬰兒的消極情緒及自我調節的關聯
日期:2010-12-27 14:20:33
遺傳和環境對嬰兒氣質的影響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國內外學者對此問題非常關注。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手段分析基因與氣質之間的關聯性已成為國內外心理學家研究的重點。
目前大部分研究關注遺傳因素與成年人的氣質特征 (如焦慮、傷害避免、神經質等)之間的相關性。但是,成年人的氣質特征受到許多環境因素的影響。由于嬰兒早期接觸的環境較為單一,這時環境因素對嬰兒氣質發展的影響可能最少。研究基因對嬰兒氣質的影響有助于兒童發展心理學者深入理解兒童發展過程中復雜行為特征的起源。東南大學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陸祖宏教授領導的團隊試圖運用行為觀察方法從6月齡嬰兒開始追蹤到7歲, 研究遺傳與兒童消極情緒、自我調節的相關性,進而探討環境和遺傳因素對兒童氣質影響的動態變化規律。該研究以6個月嬰兒為研究對象,考察了5- HTTLPR基因多態性與嬰兒消極情緒及自我調節之間的相關性。
標題為“5-HTTLPR 與早期嬰兒的消極情緒及自我調節的關聯”的快訊發表在2010年11月15日出版的《科學通報》。東南大學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觀察室中通過給嬰兒呈現不同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 測查6月齡嬰兒的消極情緒以及自我調節。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對5-HTTLPR 基因多態性進行基因分型。最終發現:(1)5-HTTLPR與6月齡嬰兒的消極情緒無顯著相關,而與嬰兒的自我調節顯著相關。(2)5-HTTLPR 與嬰兒自我調節之間的關系受嬰兒性別影響。男孩中不同5-HTTLPR 基因型嬰兒之間的自我調節差異不顯著, 而女孩中具有長5-HTTLPR 基因型嬰兒的自我調節得分顯著高于那些含有短5-HTTLPR 基因型的嬰兒。
消極情緒與自我調節是氣質研究中的兩個微觀維度, 是個體與其置身的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適應的一系列過程。該研究發現嬰兒的自我調節受到內在的遺傳因素的影響, 但遺傳因素并不是引起個體自我調節差異的全部原因。此外,消極情緒與自我調節并不是一個連續的行為。因此不排除外在的環境因素對嬰兒消極情緒和自我調節的影響。遺傳與環境對嬰兒的情緒和自我調節的影響將是一個動態的相互調整和適應的過程,未來的研究也必將對此有越來越全面的解釋。
上一篇: 腦腫瘤的細胞來源可預測其治療的反應
下一篇: 多細胞生物起源或可追溯至寒武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