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最新Science文章
日期:2010-10-18 14:40:44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美國杰克遜實驗室(The Jackson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解析了NPPC,及其受體在小鼠卵母細胞減數分裂阻滯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國農業大學的夏國良教授,以及美國杰克遜實驗室的John J. Eppig,夏國良教授早年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現任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是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母細胞成熟過程中的作用途徑及機理等。
卵母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存在三個關鍵調控點:第一次減數分裂前期、第一次減數分裂中/后期、第二次減數分裂中期。雖然研究人員對于參與減數分裂的許多方面進行了分析,但是對于卵母細胞減數分裂的控制機制目前知道的卻不多。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小鼠壁粒層細胞(mural granulosa cells)能表達C型利鈉多肽(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 type C ,Nppc) 的mRNA,這種多肽是1990年首次從豬的腦組織中分離出的一種新利鈉多肽,研究證實這種多肽廣泛存在于機體血管內皮細胞中。并且研究人員也發現在小鼠壁粒層細胞中卵丘細胞(cumulus cells)表達NPPC受體NPR2的mRNA。
通過進一步實驗,研究人員發現NPPC這種多肽能調控卵丘細胞中cGMP表達水平,而且NPPC及其受體NPR2能維持小鼠卵母細胞減數分裂阻滯,這對于研究分析女性排卵,以及生育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夏國良教授研究組在胚胎卵巢卵細胞/卵泡發育機制及胚胎卵巢體外再生(Reorganization)研究方面也頗有興趣,已發表的研究結果證明小鼠胚胎卵巢中卵細胞的發育趨勢是在胚胎11-13天時就已確定,那么決定這種趨勢的因素來源于胚胎本身還是來源于母體對于了解胚胎卵巢的發生發育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胚胎卵巢中卵母細胞在體外發育過程中是否能夠成熟調控、能否進一步受精發育對于卵巢中卵母細胞的開發利用,特別是瀕臨滅絕動物的保種都有重要的理論和應用意義。
另外,目前體外器官再生的研究是國際上新的熱點之一,研究組成員擬利用小鼠不同日齡胚胎卵巢中的具有多能性的各種細胞,用細胞旋轉培養法建立卵巢器官再生的模型,尋找能夠適合于卵巢再生的胚胎卵巢細胞,通過再生的卵巢組織學特性研究和活體植入后卵巢發育的研究證明其應用于卵巢疾病治療的可能性,為今后解決患有卵巢疾病的患者再生育的治療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途徑。此外,利用這一技術還可能為轉基因動物生產提供新的模型。
上一篇: 科學家發現決定細胞核大小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