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揭盛華教授:蜱蟲叮咬為何致死率高
日期:2010-09-10 13:11:39
從去年至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感染科教授揭盛華已經收治了六七十位因為蜱蟲叮咬而感染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的患者。
“目前,我們醫院是收治這類病人最多的醫院。但是,很多患者在就醫時就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治療效果不理想,而且一些病人在轉院或回家繼續治療后出現死亡。”揭盛華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表示。
今年夏天,我國河南、湖北、山東等多地發生多起人被蜱蟲叮咬后出現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的情況,并引發多人死亡。
人粒細胞無形體病也稱HGA。上世紀90年代,美國和歐洲的多個國家,如斯洛文尼亞、荷蘭、瑞士、挪威、英國及法國等開始出現人粒細胞無形體病流行。該病由嗜吞噬細胞無形體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細胞引起,以發熱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和多臟器功能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
“我們最早發現這類疾病是在H1N1暴發時期。后來逐漸認識到,人粒細胞無形體病在治療上如果及時,是很容易通過多西環素等藥物治愈的。”揭盛華說。
但是,目前我國該病的死亡率高于10%,而美國的死亡率在1%以下,主要是因對此病不了解導致延誤病情引起的。
“如同艾滋病病毒,無形體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很多病人在送來時就已經有多種感染。”揭盛華說,就目前看到的病例而言,還沒有發現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染。
據了解,我國研究無形體和無形體病的科研人員極為稀少,衛生部今年才確定該病名稱為“人粒細胞無形體病。”一些醫務人員都沒有聽說過該病。
揭盛華介紹說,無形體是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一種立克次體,而立克次體最早在1909年由美國人發現。立克次體在自然界中寄生于蜱和蜱所寄居的動物體內。蜱以吸血為生,人受硬蜱叮咬感染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的概率非常高。
此外,根據報道,蜱蟲傳播的疾病并非只有人粒細胞無形體病一種,而且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蜱蟲存在。
針對這一問題,揭盛華說,無形體只是立克次體的一種,其他還有諸如埃里克體等,同樣也通過硬蜱傳播和感染人類。埃里克體主要侵染人單核細胞,感染后的癥狀與無形體相似。
“此前,美國和歐洲的病例都是散發,我國這次屬于暴發,在同一區域有多人感染發病,并且今年我們收治的病人明顯比去年多。”揭盛華認為,這一趨勢如得不到控制,未來疫情將更為嚴重。
目前,揭盛華和科研人員已經從感染者的血樣中分離出了血清抗體,有待進一步研究。
上一篇: 探秘世界最大規模恐龍化石群
下一篇: 胰島素可調控蛋白質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