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中南醫院首創治療病毒性肝炎化學藥物
日期:2010-07-28 16:00:04
近日,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藥學部專家胡漢昆等發明的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雙環醇纈氨酸酯,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通知書。該發明作為全球首創1.1類化學藥物,為有效治療病毒性肝炎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
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重大多發、常見、感染性疾病,研究開發臨床療效更顯著和作用機制更優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副作用小、市場前景大的防治藥物,是我國新藥藥物研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中的主要任務。
目前,降低轉氨酶的主要藥物是雙環醇。雙環醇具有明顯的肝細胞保護作用和一定的抗肝炎病毒作用,用于治療慢性肝炎所致的氨基轉移酶升高。但雙環醇系難溶性藥物,普通片劑口服生物利用度小于9%,臨床應用個體差異顯著,療效不穩定,不利于其治療效果的發揮。而纈氨酸酯常用于治療肝功能衰竭等疾病。
為解決雙環醇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療效不穩定的缺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藥學部專家胡漢昆等聯合武漢藥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經過3年研究,成功將雙環醇和纈氨酸酯創造性地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化學結構,研究制備出全新的藥物:雙環醇化合物——雙環醇纈氨酸酯。該藥物既解決了雙環醇因溶解性低導致的治療效果穩定發揮的問題,在降低轉氨酶的同時也提供了病毒性肝炎病人必需的纈氨酸。雙效齊發,以期取得1加1大于2的效果。據了解,該新藥還在申請世界PCT專利協議,以及發達國家和肝炎高發國家的專利。
上一篇: 殺微生物劑把艾滋病研究“向前推進了一步”
下一篇: 接種HIV疫苗可誘發病毒血清學假陽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