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教授新法除腮腺瘤 “面不改容”不留疤痕
日期:2010-04-30 14:52:32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臉側耳下發現硬塊,可能是腮腺腫瘤的先兆,但由于手術后會令臉頰出現長長疤痕,令部分患者擔心“毀容”而拒絕接受治療。為解決愛美一族患上腮腺腫瘤的煩惱,港大耳鼻喉科榮譽教授袁寶榮發明世界首創“無疤痕微創腮腺瘤切除手術”,令疤痕隱藏在耳后避免影響外觀。
這個嶄新方法的研究報告,將在未來兩個月刊于國際醫學雜志上,讓全世界亦得以用新技術,為各地有腮腺腫瘤煩惱的患者得到更新更全面的治療方法。
袁寶榮名為“無疤微創腮腺瘤切除手術”的手術與傳統手術最大分別,就是將施刀位置由過往的面部改到耳背后,令患者在手術后臉上不會留有疤痕。
耳后肌肉填補空隙
袁寶榮說,由于腮腺腫瘤的成因未明,年輕一輩亦有機會出現這病征。“據估計,香港每年約有二百個良性及五十個惡性腮腺瘤個案,患者由十多歲至六十歲后等,年輕人大多注意自己儀容,大部分不愿意接受手術,令臉上留下約五厘米長的永久疤痕。”他指出,良性腫瘤如果延誤醫治,約有一成機會變為惡性腫瘤,即腮腺癌,令手術增加風險,而且當腫瘤變成惡性后,復發率亦相對較高。
當腫瘤切除后,傳統方法會將身體其它部分的脂肪組織注入臉內填補空隙。袁寶榮說,在耳后施刀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以耳后肌肉組織填補,較過往以脂肪填補,更能保持原貌。“切除腫瘤后臉上部分軟組織會失去而令該處的臉部凹陷,傳統方法以脂肪填補,但由于脂肪會消耗所以不能長久保持;新方法在耳后開刀,可將耳后肌肉組織移前填補空隙。”
26例全無并發癥
由2005年開始,袁寶榮以新技術施刀至今,一共為26名病人進行手術,包括惡性腫瘤患者,但從未曾誘發并發癥。他說,新技術下使用新儀器可令手術事半功倍。“由于腮腺血液量多,而傳統切除手術所使用的低頻電烙刀,不能將凝血及切割兩個工序同時進行,或許會在過程中讓血液遮掩神經線,令醫生有機會損害神經線,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半邊臉臉癱。”新技術使用的微創射頻電烙雙極刀,可令凝血及切割同步進行,令手術變得更精確更安全,更大大減低出現費雷綜合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