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季紅斌Cell Res發表肺癌研究成果
日期:2016-09-29 09:10:59
肺癌是最常見的一種人類惡性腫瘤。據統計,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癌癥相關死亡是肺癌造成的。近十年來肺癌發病率在中國攀升得很快,這主要是因為吸煙人數快速增加(大多是男性)。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15%)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分為腺癌(40%)、鱗狀細胞癌(30%)和大細胞癌(15%)。不同類型的肺癌,治療策略和預后情況也不盡相同。
肺鱗狀細胞癌(SCC)是肺癌主要亞型其中的一種。相比較肺腺癌(ADC),目前我們對于這種肺癌特定亞型的致癌驅動因子的認識,很大程度上還是有限的。9月2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學、復旦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外顯子陣列分析、分子分析和功能研究,將TRA2B-DNAH5融合確定為肺SCC的一種新型致癌驅動因子。本文通訊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季紅斌研究員。
目前,雖然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療和放療),已被廣泛用于肺癌治療,但是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與傳統方法相比,分子靶向療法具有更好的療效和較少的副作用,是肺癌患者的一種比較有前途的治療方法,具有更大的潛力和前景。致癌驅動因子的識別,如EGFR突變,已顯著改變了目前臨床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策略,并開啟了分子靶向治療的時代。因此,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尋找新的致癌驅動因子,對于分子靶向治療的進展也愈來愈加重要。
到目前為止,許多遺傳變異,如KRAS突變、EGFR突變、PDGFRA基因擴增和DDR2突變,已被確定為NSCLC的致癌驅動因子。EGFR是一個得以充分研究的重要治療靶標,攜帶EGFR突變的患者可從EGFR抑制劑治療獲益。近年來,融合基因——包括ALK、RET、ROS1、NTRK1、NRG1和FGFR融合,已被確定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新致癌因子。ALK融合、ROS1融合和RET融合已被證明是NSCLC的重要治療靶點。因此,尋找新的致癌基因融合,也是我們確定NSCLC新治療靶點的一個方向。
有趣的是,肺ADC中的致癌驅動因子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是我們對肺SCC致癌驅動因子的理解,目前還是有限的。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致癌驅動因子(如PDGFR A擴增、DDR2 突變和FGFR融合)已經在肺SCC中得以確定,這明顯限制了肺SCC患者的分子靶向治療。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先前建立的方法——基于外顯子陣列分析檢測基因融合,以及分子分析和功能研究,將TRA2B-DNAH5融合確定為人類肺SCC的一個新致癌驅動因子。進一步的研究表明,TR-A2B-DNAH5融合可通過調節SIRT6、激活ERK1/2和上調MMP1表達,而促進肺SCC的惡性進展。這項研究表明,MEK/ERK級聯反應可作為攜帶TRA2B-DNAH5融合的肺SCC患者的一個潛在治療靶點。
上一篇: 在乳腺癌中發揮作用的lnc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