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發布基因組研究重要成果
日期:2016-06-07 08:49:44
“家犬來自何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學者們。一些人認為,人類首先在歐洲馴化了狼,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發生在中亞或中國。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新論文表明,所有這些觀點都有可能是正確的。
獲得來自歐洲研究委員會和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的資金支持,一個大型國際科學家研究團體比較了遺傳數據與現有的考古學證據,證實人類最好的朋友有可能是由生活在歐亞大陸兩邊的兩個獨立(有可能現在滅絕)的狼群產生。這意味著狗可能并非廣泛認為的那樣接受了一次馴化而是兩次。
由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有關狗馴化的重要研究計劃,利用愛爾蘭紐格萊奇墓中挖掘的骨頭,首先測序了一個有4,800年歷史的中型犬的基因組重建了狗的進化史。該研究小組還獲得了生活在14,000—3,000年前的59條古代狗的線粒體DNA,隨后將之與2,500多條以往研究的現代狗的遺傳標記進行了比較。
他們的分析結果證實了目前生活在東亞和歐洲的現代狗群之間的遺傳分離。令人好奇地是,這種群體分離似乎發生在歐洲狗最早的考古學證據之后。新的遺傳證據還顯示,在歐洲的種群周轉看起來幾乎替代了在那里最早期的馴化狗群,支持了有來自別處的狗后來到達這里。最后,復核考古記錄表明早期的狗在12,000多年前出現在東方和西方,但出現在中亞不會早于8,000年前。
這些新研究發現表明,狗首先是由歐亞大學兩邊的兩個獨立狼群馴化而來。在馴化后的某個時間點,東方的狗與隨遷移的人類一起分散到歐洲,在那里它們與最早期的歐洲狗混交,幾乎取代了后者。現在,大多數的狗都是東方狗和西方狗的混交體——這是以往的遺傳研究難于解釋的一個原因。
這一國際項目當前正在分析成千上萬的古代狗和狼以測試這一新觀點,并確立我們最古老的寵物起源的席間和地點。
資深作者、牛津大學的Greger Larson教授說:“動物馴化是罕見事件,需要大量的證據來推翻任何物種只發生了一次馴化這一假設。我們古老的DNA證據結合早期狗的考古記錄表明,我們需要重新考慮狗獨立馴化的次數。關于狗的馴化地點一直無法取得一致意見,可能是因為每個人說的都有那么一點是對的。”
主要作者Laurent Frantz博士評論說:“從現代DNA重建過去有點像查看歷史書:你不會知道是否有一些至關重要的部分被刪除了。另一方面,古老的DNA像一部時間機器,使得我們能夠直接觀察過去。”
資深作者、都柏林圣三一學院的Dan Bradley教授說:“紐格萊奇墓狗骨中的DNA是我們曾經遇到過的保存最完好的古代DNA,為我們提供了罕見高質量的史前基因組。這不只是來自過去的明信片,而是一個完整的特快專遞包裹。”
來自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云南大學、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通過收集來自世界各地58個犬科動物的基因組序列,揭示出了家犬的自然史。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發布在2015年12月15日的Cell Research雜志上。
現在絕大多數專家認為狗是自我馴化的。早期人類的營地旁會留下成堆的野獸尸體,對于那些敢于接近人類的狼來說,這絕對是饕餮大餐。這些狼生存期更長,產下的后代也更多。一代又一代,狼的膽子越來越大,終于開始接受人類喂食。當人類祖先意識到這些動物的用處之后,他們開始了更積極的第二階段馴化,將早期犬類培養成獵手、牧羊者和衛士。為了查明狗起源的時間和地點,科學家們進行了廣泛的合作,發現了第二階段馴化的有趣線索。研究結果發布在2015年4月的Science雜志上。
研究人員報告說找到了生物學證據證實,當人類和他們四條腿、毛茸茸的朋友看著對方的眼睛時,會增強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日本的科學家發現,當狗狗和它們的主人保持目光接觸時,幫助建立母嬰聯系的同一種激素——催產素會在兩者的體內升高。這些研究結果發布在4月17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
上一篇: Nature子刊:解密DNA的X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