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特聘教授:用基因組學方法探索癌癥耐藥性
日期:2015-12-28 08:51:50
癌癥精確醫療面臨的主要障礙是,靶向性治療總是會遇到抵抗。因此了解和克服癌癥耐藥性,一直是這一領域的研究焦點。北京大學的張澤民教授前不久在Trends in Genetics雜志上發表文章,探討了破解癌癥耐藥性機制的基因組學方法。
癌癥耐藥性背后的生化和遺傳機制非常復雜。為了克服這一巨大的挑戰,近年來人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這篇綜述文章首先簡略回顧了目前已知的主要癌癥耐藥機制。
文章指出,有很多機制都能引發耐藥性,比如次級突變、癌基因bypass和表觀遺傳學改變。人們發現的耐藥基因正在快速增加,為克服癌癥耐藥性帶來了新的希望。這些機制和基因的發現,都是將基因組學方法用于腫瘤或癌癥模型的結果。高通量測序、功能基因組學、模式系統等先進技術,推動著癌癥耐藥性研究不斷向前發展。
雖然人們已經鑒定了不少影響癌癥耐藥性的基因,但大多數研究并沒有統一起來。這說明我們仍處于探索癌癥耐藥性的初級階段。新的基因組學技術、臨床前模型和計算方法已經準備就緒,這些技術和方法所將進一步加快癌癥耐藥性研究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