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肝臟再生的生長因子
日期:2015-11-26 08:50:31
最近,來自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血小板源生長因子,對于肝臟的再生過程有著重要的意義。已有研究證明,血小板可以促使接受部分肝切除術的患者的肝組織再生。這也可能作為預測潛在術后問題的一個起始點。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國際肝臟病研究權威雜志《Hepatology》。延伸閱讀:提高肝臟再生能力的關鍵蛋白。
血小板是創傷愈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能夠在損傷部位特異性地分泌關鍵的生長因子,從而啟動受損組織的再生過程。在維也納醫科大學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證明,來自α顆粒的生長因子的特異性釋放,與術后肝臟再生相關。
這項研究的作者早在2014年就指出,儲存在血小板中的5 -羥色胺,可能在術后肝再生過程中,發揮關鍵的作用。五羥色胺儲存在血小板的高電子密度顆粒中(存儲細胞器),并在激活后被分泌。作為血小板活化過程的一部分,第二種類型顆粒(被稱為α顆粒)的內容物也被釋放。現在,研究人員首次證明體內一個高選擇性的α顆粒釋放,并演示了由此產生的病理生理學影響。
這些顆粒包含生長促進因子和生長抑制因子。來自過去幾年的體外數據顯示,血小板可能不像以前我們認為的那樣,僅僅存在于一種激活或非激活的狀態,而是它們可能依賴潛在的刺激,在一個高度特定的基礎上釋放生長促進因子或生長抑制因子。在過去,我們并不知道這種機制是否也在體內發揮作用,從而是否具有病理生理學的影響。
肝臟是唯一能夠再生的器官,即使經受過了廣泛的損傷或經過手術切除。高達75%的肝組織中,可以被去除,而器官的代謝功能并沒有受到永久性的損傷。
肝臟再生的巨大潛力,以及肝臟手術領域的加快發展,意味著,即使肝功能受損的患者也能夠進行復雜的手術。然而,一定比例的患者在手術后仍會發生肝功能損害。這種肝功能損害可以發展為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并與相對高的死亡率有關。迄今為止,肝衰竭的確切原因尚未完全了解。
肝靜脈血壓可決定選擇性的α顆粒釋放
現在,科學家們也已經能夠表明,血小板源生長因子與肝靜脈壓力之間存在一種關系。現已存在的肝臟疾病——這會導致肝靜脈的血壓變化,被視為術后并發癥的一個危險因素。Starlinger解釋說:“我們能夠證明,在肝靜脈血壓高的患者中,生長促進物質的釋放被抑制,釋放出的生長抑制因子的水平升高。這些發現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肝靜脈血壓變化的危險后果。”該研究所獲得的結果,可促進開發新的治療策略,旨在確保肝切除術后肝再生的改善,因此也減少肝衰竭這一迄今無法解決的風險。
上一篇: PNAS:推動生物醫學變革的研究成果
下一篇: Nature子刊:癌癥為何如此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