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發布更精確的唐氏篩查法
日期:2015-04-03 08:54:52
最近,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在妊娠10到14周之間進行血液測試,可比標準非侵入式篩查技術更加有效地診斷唐氏綜合征和其他兩種不常見的染色體異常。
這項研究隨訪了近16,000名孕婦的妊娠結局,用無細胞DNA血液測試,正確識別出所有患有唐氏綜合征的胎兒(38名),唐氏綜合癥是一種與認知障礙相關的疾病,可增加幾種疾病風險。研究人員通過新生兒檢查、產前或產后遺傳分析,證實了這些診斷結果。
本研究重點在于漂浮在孕婦血液中的小部分胎兒DNA。用一種分子“復印”技術(稱為聚合酶鏈反應)擴增DNA并進行測序,這樣可以比較每個染色體的DNA之間的相對量。更大數量的DNA是一些染色體疾病的標示,包括唐氏綜合癥,是由染色體異常(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而導致的疾病。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四月一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當相同的孕婦接受標準篩查時,38個胎兒當中有30個被標記為患有唐氏綜合征。篩查包括抽血、對染色體缺陷相關激素和蛋白質進行鑒定、連同在頸部后面頸褶液的超聲波,如果其中一項超標則暗示有唐氏綜合征。
孕女的平均年齡為30歲,約四分之一超過35歲,這些女性在傳統上被認為具有高風險,并為他們提供產前侵入性檢測,如羊膜穿刺術。
本文第一作者、UCSF臨床婦產科學教授Mary Norton介紹,無細胞DNA分析第二個引人注目的優勢是,唐氏綜合征的誤診發生率相對較低。而標準篩查法被公認可導致大量假陽性,利用無細胞DNA工具,假陽性則少很多。用這種新方法只有有九次誤報,而用標準篩查法則有854次誤報。
同時,研究人員在受試人群中發現了其他兩種不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病例,無DNA篩查的準確性仍然超過了其他標準篩查方法。在10例18三體綜合征(也被稱為愛德華茲綜合征)中,無細胞DNA技術確定了九例,有一次假陽性。采用標準篩查方法,共鑒定出八例,有49次假陽性。對于13三體綜合征(又稱為三體綜合征),無細胞DNA檢驗鑒定了兩例,并標記一次假陽性,而標準篩查法只鑒定了一例,標記28次假陽性。
雖然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無細胞DNA篩查優于標準程序,但該研究強調了需要注意的地方。“標準篩選”可以確定一系列廣泛的異常,用無細胞DNA篩查檢測不到。唐氏綜合征的病例包括超過50%的非整倍體(由染色體數目異常所致)。
此外,在488名孕婦中存在異常高數量的非整倍體,她們的血漿樣品不合格,因為所含胎兒DNA的數量不足或無法估量,或檢測失敗或高測序方差,這會導致結果難以解釋。這些胎兒中約有2.7%的胎兒染色體異常,包括那些用無細胞DNA技術沒有被發現的異常。這明顯高于總體組的0.4患病率。因為研究包括了這一不合格隊列,無細胞DNA篩查工具的檢出率都較低。
Norton博士說,使用無細胞DNA測試將比目前的篩查方法有更少的假陽性,從而減少侵入性檢查和所致流產的次數。然而,她補充說,患者應該意識到這種技術的局限性。
“提供商需要適應病人的喜好,告訴他們產前篩查和診斷測試選擇的差異。選擇無細胞DNA測試的這些女性都應該被告知,這種技術對唐氏綜合征是非常準確的,但它集中在一小部分的染色體異常,并不能不提供其他方法所提供的綜合評價。”
“咨詢還應包括關于測試失敗相關風險的信息,如果沒得到結果,采用侵入式檢測的優點和缺點。”
上一篇: Science報道白血病治療重大成果
下一篇: 單細胞研究強調了AML的克隆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