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綜述:帕金森癥的遺傳機制
日期:2015-02-03 08:53:12
現代生物學多種遺傳學研究技術和方法能幫助科學家們識別某種疾病中的不同遺傳變異,Cell雜志以“SnapShot: Genetics of Parkinson’s Disease”為題,介紹了與帕金森癥(PD)疾病發展有關的多種相互獨立的基因和遺傳位點,希望能從中找到更為有價值的治療靶點。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緩慢發病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以運動減少、肌張力強直、震顫和姿勢步態異常為病癥。多年來的研究已經揭示了這種疾病的不少關鍵遺傳機制,近年來由于第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也涌現出了不少重要的成果。
首次證明帕金森癥在人腦的傳播機制
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MedUni Vienna)神經學研究所Gabor G. Kovacs帶領的一個跨學科研究小組證明,通過使用一種新抗體,帕金森癥在人的大腦細胞間傳播。直到現在,這一機制目前還僅僅在實驗模型中被觀察到。
這一發現的研究重點是α-突觸核蛋白。這種蛋白質存在于人的大腦中,但是當人患上帕金森癥和一種常見類型的年齡相關癡呆癥(稱為路易體癡呆癥,占所有癡呆相關疾病的四分之一)時,該蛋白會發展為一種病理性形式。
這項研究首次表明人的神經細胞會攝取病理性α-突觸核蛋白,從而使疾病從一個細胞轉移到下一個細胞。Gabor G Kovacs評論說:“這也從臨床學角度解釋了‘為什么帕金森癥患者病情越來越惡化,并發展出新的癥狀?’因為疾病能夠通過這個感染過程擴散到大腦的其他部分。”
帕金森癥高危突變的影響是可逆的
富含亮氨酸重復激酶2(LRRK2)基因突變,是帕金森氏癥最常見的遺傳原因。LRRK2是一種多功能的蛋白質,影響許多的細胞過程,并被證明可結合微管。有缺陷的微管軸突運輸,被認為可引起帕金森氏癥,但是LRRK2突變是否影響這一過程并介導發病機制,尚不清楚。
謝菲爾德大學神經科學系的Kurt De Vos博士和生物醫學科學系的Alex Whitworth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某些藥物可完全恢復攜帶LRRK2 Roc-COR帕金森氏癥突變的果蠅中所觀察到的運動障礙。這些藥物——脫乙酰酶抑制劑,可靶定運輸系統,并逆轉神經細胞中缺損LRRK2所造成的缺陷。
基因芯片發現帕金森癥相關的新基因
科學家利用來自18,000多名患者的數據,發現了20多個帕金森病相關的遺傳風險因子,包括6個以前沒有報道過的。
研究人員收集并結合來自現有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的數據,這些數據可讓科學家們能夠在一大群人的遺傳密碼中,發現常見的變異或細微的差異。合并后的數據中包含了大約13,708例帕金森病病例和95,282例對照組,他們都是歐洲血統。
研究人員確定了潛在的遺傳風險變異,它們可增加一個人患帕金森病的機會。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在某些情況下,一個人攜帶的變異越多,患病風險就越大,可達3倍高。
上一篇: Cell:讓HIV插翅難逃
下一篇: Cell顛覆性發現:RNA自我校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