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能發現疾病的神經元
日期:2015-01-12 09:24:37
群居生活存在一個重要的風險,那就是容易暴露在傳染性病原體面前。為此,群居生物演化出了不同的策略。在嚙齒類動物中,生病個體發出的特殊嗅覺信號,會誘導同類做出回避行為。日內瓦大學(UNIGE)的Ivan Rodriguez教授領導研究團隊,揭開了這一現象背后的神經機制,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日的Current Biology雜志上。研究人員發現,負責檢測信息素的犁鼻系統(vomeronasal system)能夠識別疾病的信號,在小鼠的回避反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動物群居在一起能獲得許多生存優勢,然而親密互動也提高了病原體傳播的風險。在進化過程中,動物演化出了各種各樣的防御性回避策略,比如說某些龍蝦會多開攜帶致命病毒的同類。
天生的偏見
在嚙齒類動物中,生病個體發出的特殊嗅覺信號使其同類紛紛躲避。為了明確這一現象背后的神經機制,UNIGE的Ivan Rodriguez教授領導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人員比較了小鼠面對健康和生病同類時的行為。“我們讓小鼠感染肝炎病毒,結果健康小鼠堅決避開了生病的小鼠,”文章的第一作者Madlaina Boillat說。
在哺乳動物中,對環境分子的感知主要是通過嗅覺系統和犁鼻系統。后者通過犁鼻器(VNO)檢測信息素來調控先天的社會性行為。為了研究參與上述回避反應的神經回路,研究人員改變了小鼠VNO的功能。這種改變起到了強烈的效果,小鼠不再對健康同類有任何偏愛。
“我們鑒定了小鼠識別并避開生病個體的神經系統,”Ivan Rodriguez說。“參與這一過程的化學受體有許多可能性,我們正在對Fprs家族犁鼻器受體進行測試。這種受體是我們2009年發現的,能夠識別與疾病有關的化合物。”這項研究為人們展示了犁鼻系統的新功能,該系統已知能夠區分雄性和雌性,還能幫助動物躲避捕食者。
那么人類呢?
我們常會被特定的人吸引,這是為什么呢?有證據表明,我們人類中存在著一種信息素的互作。這種信息素在女性腋下生成,能影響其它女性的月經周期。雖然人們還沒有鑒定出這個分子,但它是被嗅覺系統感知的,VNO很可能沒有參與,因為人類的這一器官退化得很快。要揭開人類的信息素之謎,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下一篇: Cell子刊:新發現挑戰代謝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