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玩果蠅的人,中了740萬!
日期:2017-10-26 14:00:34
當地時間10月2日11:30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
得獎者是幾個玩果蠅的人
研究成果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
讓生物節律適應隨地球自轉而來的晝夜變換的
說白就是你總聽到的“生物鐘”
——這玩意兒到底是怎么運作的
晝夜節律,聽起來高深
實際上就是我們人人耳熟能詳的生物鐘!
多年以來,我們知道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有內在的“生物鐘”。它能幫助生物們適應晝夜交替。對所有生物來說,這一生物鐘都極為重要,但人們卻對它背后的機理知之甚少。
科學家以果蠅為研究對象
分離出一個能夠控制生物節律的基因
它可以編碼一種在夜間積聚、在白天分解的蛋白質
這種蛋白質在細胞中的數量變化就引起了細胞生物節律的晝夜變化
霍爾博士和羅斯巴什博士假設,PER蛋白阻斷了節律周期相關基因的活性。他們認為,通過抑制性反饋回路,PER蛋白可以通過自我負反饋機制,阻止其自身的合成,從而達到連續循環節律調節其自身的水平。
周期基因反饋調控的示意圖
這個模型是誘人的,但是幾個關鍵拼圖失蹤了。為了阻止周期基因的活性,在細胞質中產生的PER蛋白必須到達遺傳物質所在的細胞核。霍爾博士和羅斯巴什博士已經表明,PER蛋白在晚上于細胞核中積聚,但它是如何進入細胞核的?1994年,楊博士發現了第二個時鐘基因,它編碼正常晝夜節律所需的TIM蛋白。
晝夜節律的生成示意圖
一個蛋白管變多,一個蛋白管變少,那么誰來管晝夜節律是24個小時還是12小時呢?邁克爾·楊發現了第三種基因,能夠合成一種DBT蛋白(是double-time的縮寫,可能表示這種基因突變后,果蠅的生物鐘就會加速)。DBT蛋白能夠讓PER蛋白累積的速度變慢,整個裝置的節律就會變慢。也許就是通過這種機制,地球生物的晝夜節律大都精確控制在24小時左右。
至此,三位科學家揭示了果蠅生物鐘關鍵組分的運作機制:在轉錄因子激活下,per與tim基因不斷表達。而隨著它們的表達產物PER和TIM蛋白的增多,這兩種蛋白結合成異二聚體,在夜間進入細胞核,抑制轉錄因子轉錄活性,從而抑制per與tim自身的轉錄。而隨著PER和TIM的降解,轉錄因子的激活功能在黎明時得以恢復,激活per和tim進入新的表達周期。
根據亞馬遜《2017年中國睡眠地圖》
超過8成的中國人睡眠時間已經不足8個小時
6成受訪者表示一周要熬夜6天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數據也顯示
38.2%的中國人患有各類失眠障礙
遠超全球27%的水平
生物鐘會影響生理鐘
研究人員表示孕婦或者期望懷上孩子的女性應該遵循她們的晝夜節律以及在夜晚避免接觸人造光線。睡眠不僅僅有助于身體自我修復和兒童的成長發育,還可以保護女性的卵巢免受情緒壓力影響。這是因為褪黑激素有抗氧化的功能,并且可以通過刺激免疫系統來抵御炎癥以保護身體。
電子產品的燈光會擾亂生物鐘
就我們目前所了解到的,生物鐘一般來說會與光明和黑暗相對應。當夜幕開始降臨,大腦通過釋放褪黑激素到血液中,告知身體已到休息的時間。那么,當你在晚上撥動(電燈)開關會怎樣呢?
人造光線會傳遞出復合信號。沒錯,也許一盞在特定位置的小小夜明燈對指引人們從臥室到衛生間以解決日常需要來說是必要的,但是其它的光線會打亂你的生物鐘,這些光線來自電視機、電腦和手機。許多人喜歡在晚上通過看電視來放松自己或者將玩電腦和平板作為娛樂活動。如果你將這些電子設備帶到床上,它們散發出來的人造光會影響大腦原先的運作方式。
生物鐘像時間一樣古老
科學家認為在30億年前的藍細菌(我們稱之為藍藻)時期生物鐘就開始演變了,但是科學家們并不知道生物鐘開始的確切時間。有的人覺得這其實只是一種自然的競爭機制,因為所有的生物體都需要同樣的能量。生物鐘的存在確保了有些生物可以在白天覓食,有些可以在晚上覓食。而另外一些人認為在藍藻時期就演變的生物鐘利用光合作用緩慢發展,把光轉換成能量,儲存在身體后,又釋放出氮化物,這樣的話植物就把空氣中的氮化物固定在體內了,以免消耗。
研究當中常涉及的
背景:形成晝夜節律鐘核心成分的轉錄激活子。 晝夜節律鐘,一個內部計時系統中,通過在基因表達的大約24小時生理節奏,其被翻譯成代謝和行為的節奏產生調節各種生理過程。
以上抗體華美傾情研究國內外上線
值得信賴的品質
不容錯過的價格
意想不到的優惠
竭誠只為您服務
適應種屬Human,mouse等,已通過ELISA,WB,IHC,IF,ChIP等驗證,歡迎來電咨詢~~
上一篇: 關愛家人,為健康“骨”勁
下一篇: 如果我有一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