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合適的表達系統來生產重組蛋白?
日期:2025-04-28 10:21:00
需考慮蛋白的性質,如是否為分泌型蛋白、蛋白的大小、糖基化等翻譯后修飾要求。例如,酵母表達系統適合表達需要進行復雜糖基化修飾的蛋白;原核表達系統如大腸桿菌,適合表達結構簡單、對翻譯后修飾要求不高的蛋白。同時,還要考慮表達量、成本、生產周期等因素。如果需要大量快速生產,大腸桿菌可能是較好的選擇;若對蛋白質量和活性要求高,且不介意成本和生產周期較長,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可能更合適。

選擇合適的表達系統對于生產重組蛋白至關重要,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以下是具體分析:
1.蛋白的特性
蛋白大小:對于較小的蛋白(<30 kDa),大腸桿菌表達系統通常就能夠滿足需求,其表達效率高,成本低。而對于較大的蛋白(>100 kDa),酵母或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可能更合適,因為它們具有更完善的翻譯后修飾和折疊機制,有助于大蛋白的正確折疊和穩定表達。
翻譯后修飾:如果蛋白需要復雜的翻譯后修飾,如糖基化、磷酸化等,那么原核表達系統(如大腸桿菌)就不太適用,因為原核細胞缺乏這些修飾機制。此時,酵母、昆蟲或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則更為合適。例如,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的重組蛋白在糖基化修飾方面與天然蛋白更為相似,適合生產需要精確糖基化的治療性蛋白。
結構復雜性:含有多個二硫鍵、復雜空間結構或需要形成多聚體的蛋白,需要選擇具有完善折疊和組裝機制的表達系統。大腸桿菌在表達此類蛋白時可能會遇到困難,而酵母、昆蟲或哺乳動物細胞能夠提供更有利于蛋白正確折疊和組裝的環境。
2.表達量和成本
表達量需求:如果需要大量表達重組蛋白,大腸桿菌表達系統通常是首選,其生長速度快,易于大規模發酵,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蛋白。對于一些對表達量要求不高,但對蛋白質量要求較高的情況,可以選擇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雖然其表達量相對較低,但蛋白質量更優。
成本考量:原核表達系統(如大腸桿菌)成本較低,包括培養基成本、發酵設備要求等都相對簡單。酵母表達系統的成本也相對較低,且易于培養和大規模發酵。而昆蟲細胞和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成本較高,需要特殊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且培養過程較為復雜,但其生產的蛋白質量高,適用于生產高附加值的蛋白,如生物制藥。
3.下游處理
蛋白純化:不同表達系統產生的重組蛋白在純化難度上有所不同。大腸桿菌表達的蛋白可能會形成包涵體,需要進行復雜的復性過程,但如果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達,其純化相對簡單。酵母表達的蛋白通常分泌到胞外,便于純化。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的蛋白由于糖基化等修飾較為復雜,純化過程可能需要采用更精細的分離技術。
內毒素污染:大腸桿菌表達系統可能會產生內毒素,需要在下游處理過程中進行嚴格去除,否則會影響蛋白的質量和應用。而酵母、昆蟲和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產生的內毒素較少,在一些對內毒素要求嚴格的應用中具有優勢。
4.應用目的
科研用途:對于科研目的,如蛋白結構研究、功能驗證等,通常對蛋白的質量和活性要求較高,可選擇酵母、昆蟲或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以獲得更接近天然狀態的蛋白。如果只是用于初步的實驗研究,大腸桿菌表達系統也能滿足需求。
工業生產:在工業生產中,如生產酶制劑、疫苗等,需要考慮生產成本和產量。對于一些對成本敏感的產品,如工業用酶,大腸桿菌或酵母表達系統可能更合適;對于疫苗等對蛋白質量要求高的產品,則可能需要選擇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以確保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在選擇表達系統時,需要根據重組蛋白的具體特性、表達量和成本要求、下游處理難度以及應用目的等進行全面評估,權衡各表達系統的優缺點,從而選擇最適合的表達系統來生產重組蛋白。
下一篇: 基因到純化蛋白的全流程時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