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解析肝癌的病因機制
日期:2014-07-10 08:58:58
發表在7月《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證實,肝細胞中的兩種遺傳突變有可能驅動了肝內膽管細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中的腫瘤形成。肝內膽管細胞癌是指位于左右肝管匯合部以上的膽管上皮起源的惡性腫瘤,是第二常見的肝癌形式。其惡性程度高、癥狀隱匿,預后很差。
由西奈山Icahn醫學院和哈佛醫學院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兩種突變蛋白IDH1和IDH2的存在與癌癥之間的關聯。盡管以往的一些研究發現IDH突變是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中最常見的遺傳變異之一,但對于它們促成癌癥形成的機制卻并不清楚。
肝內膽管細胞癌侵襲了膽管。膽管是肝臟里輸送膽汁的管狀結構,食物消化需要膽汁。對于這一疾病的許多方面仍然未知,當前缺乏一線護理標準,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論文的作者、西奈山Icahn醫學院醫學部肝癌項目主任Josep Maria Llovet博士說:“肝內膽管細胞癌抵抗諸如化療和放療等標準治療。了解這一疾病的分子機制是找到起作用的治療方法的關鍵。”
Llovet博士和同事們證實,在遺傳工程小鼠的成體肝臟中表達突變IDH可損害肝臟響應損傷過程中肝細胞的發育及肝臟再生,導致細胞數量增加形成腫瘤。此外,他們還發現突變IDH與癌癥形成另一個關鍵基因:激活的KRAS協同作用,引起了癌前病變及發展為轉移性肝內膽管細胞癌。
“我們的研究結果提供了有關肝內膽管細胞癌形成的一些新見解,并為罹患這種致命疾病的患者指出了一種可能的治療方案,”Llovet博士說。
通過精確地描繪出肝內膽管細胞癌的一條新信號通路,該研究為鑒別出這一疾病的一些生物標志物開辟了一條新通道。當前,已有一些針對特異性IDH1/2突變的1期臨床實驗正在開展。人們希望這些以及未來的一些研究能夠幫助醫生為他們的患者做出挽救生命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