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跨越生死的細胞交流
日期:2014-06-25 09:02:54
德國Bonn大學附屬醫院的科學家們發現,即使在細胞死亡以后其免疫成分依然保持活性,并且可以進入其他細胞繼續為炎癥反應提供支持。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期的Nature Immunology雜志上,為人們展示了一種全新的細胞交流形式,并且為許多常見的嚴重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比如痛風、動脈粥樣硬化和阿爾茨海默癥等。
當機體檢測到微生物入侵、關節處出現尿酸結晶沉積、血管中膽固醇增多、或者大腦出現阿爾茨海默癥的蛋白斑塊時,就需要免疫細胞來應對這些壓力。這些細胞中會形成一種大型的多蛋白復合物——炎性體(inflammasome),這些炎性體可以發出警報,并觸發炎癥反應。
按理說,當活化的免疫細胞死亡之后,它們引起的炎癥反應就應當停止。然而研究人員發現,即使細胞死亡它們的炎性體仍有活性,還可以進入其他細胞繼續起作用。項研究顯示,垂死的細胞會將炎性體釋放出來,這些炎性體被附近的免疫細胞攝取之后,會在那里繼續支持炎癥反應。
防御模式的蛋白復合體在激活之后,炎性體的功能性蛋白復合體會在幾秒鐘內形成,這些復合體甚至能有細菌那么大。“在受到感染時,這些蛋白復合物負責觸發炎癥反應。現在我們知道,炎性體在細胞外也有活性。在此基礎上,機體可以產生非常快速的炎癥應答,將入侵者盡快清除出去,”文章的第一作者Bernardo S. Franklin說。
研究人員通過熒光技術對免疫細胞的炎性體進行了標記。一旦這些炎性體激活,就能形成發熒光的蛋白復合體,就像黑夜中閃閃發亮的小星星。研究人員發現,活化的免疫細胞死亡之后,它們的炎性體仍然以活性形式存在。這些炎性體被死亡細胞釋放之后,會刺激附近的細胞產生炎癥應答。此外他們還發現,慢性肺病患者的肺部也存在著細胞外的炎性體累積。
廣泛的治療潛力“在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引發的炎癥反應能夠有效防止組織受到傷害,” 領導這項研究的Eicke Latz教授說。但如果炎癥反應過度,或者持續時間過長,就會引起痛風、阿爾茨海默癥、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常見疾病。
這項研究揭示了炎性體的細胞外活性,為人們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如果我們能夠生產合適的抗體,就應該可以控制細胞外的炎性體活性。在不影響細胞內炎癥應答的同時,抑制有害的慢性炎癥,”Latz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