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細胞生死“守門人”
日期:2014-05-14 09:27:51
來自墨爾本沃爾特伊莉莎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的一個研究小組證實,近年來發現的一種細胞死亡類型:壞死性凋亡(necroptosis)有可能是炎癥性疾病的潛在病因。
該研究小組發現,以往確定與壞死性凋亡相關的一個分子RIPK1阻止了失控性的炎癥,因而對生存至關重要。這一研究發現有可能在未來促成一些針對炎癥性疾病,包括克羅恩病、類風濕關節炎和銀屑病的新療法。
研究人員還發現,“生存”分子RIPK1充當了細胞生死的“守門人”。在發表于《細胞》(Cell)雜志上的研究論文中,他們揭示出RIPK1在細胞決定生或死,以及選擇如何死去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沃爾特伊莉莎研究所研究人員、細胞信號和細胞死亡部門副教授John Silke,炎癥部門的Motti Gerlic博士和Ben Croker博士領導了這項研究。Silke說,研究小組第一次證實了RIPK1是細胞生死的主要掌控者。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體內RIPK1不僅是啟動壞死性凋亡的必要條件,對于抑制壞死性凋亡以及可引起嚴重組織損傷的失控性炎癥也至關重要。我們還發現,它在另一種叫做凋亡(apoptosis)的程序性細胞死亡類型中起作用。我們的研究闡明了RIPK1作為守門人,控制了細胞的生死以及其決定如何死去,”Silke說。
壞死性凋亡是一種“受控”的死亡類型,它在向細胞下達死亡指令的同時,刺激了一種炎癥反應讓免疫系統知道出現了一些問題。然而,當這一細胞死亡信號通路開始出現失控時,它可以導致炎癥性疾病。壞死性凋亡還牽涉到神經退行性疾病、失血引起的腦損傷,以及某些病毒感染。
Gerlic博士說,他們的研究提供了首個證據證實RIPK1對抑制壞死性凋亡至關重要。“這一研究就RIPK1以及它在控制或抑制壞死性凋亡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一個新教條。我們還第一次證實了壞死性凋亡以及相關的一些分子實際上誘導了炎癥性疾病,表明靶向這條信號通路有可能適用于治療諸如銀屑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克羅恩病一類的人類疾病。”
Silke說,壞死性凋亡是新發現的一種細胞死亡類型,只在過去的5年才真正展開相關研究。“當我們面臨死亡之時,我們別無選擇。而細胞卻一直在做著這樣的選擇——不僅是選擇是否死去,還選擇了如何死去。它們可以選擇安靜地死亡,或是大掀風浪。通常是在出現如病毒感染一類的問題時,壞死性凋亡以自己的方式告訴每個人知道,它們瀕臨死亡,需要得到幫助。”
Gerlic博士說,研究小組還證實RIPK1在體內發揮了其他的重要作用。“作為研究的一部分,我們發現RIPK1對骨髓移植后維持造血干細胞的存活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紤]到RIPK1靶向治療這一研究發現尤其的重要,因為其有可能會對機體的其他細胞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因此,確保嚴格地調查所有潛在藥物的脫靶效應非常的重要。”
Silke副教授說,該研究所正在利用對于壞死性凋亡方面的專業知識,在一個藥物發現項目中鑒別有可能靶向壞死性凋亡信號通路中RIPK1下游分子如MLKL的小分子。
下一篇: 控制胰島素分泌的“分子開關”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