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移植神經細胞命運決定因子
日期:2014-04-16 09:11:23
發表在4月11日《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綜述將焦點放在了近期的中間神經元移植工作上。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作者們提出,只有起源于內側神經節隆起的中間神經元能夠遷移到大腦皮質。且移植神經元的命運最終并不是很取決于新宿主環境的影響,而是更多地受到供體胚胎內在程序的影響。
腦組織中的神經細胞在功能上可分為興奮性主細胞(principal cell)和中間神經元(interneuron)兩類。主細胞合成和釋放谷氨酸、整合多元性突觸傳入并將神經編碼傳遞到下一級神經元或遠隔部位的效應器細胞如肌肉和腺體。同一腦部位的興奮性主細胞通常具有近乎相同或相似的形態結構、電生理學性質以及突觸傳入和傳出。
中間神經元指的是那些胞體位于興奮性主細胞周圍、軸突分布局限于單一腦區、在功能上對主細胞的興奮性起調控作用的神經細胞。與那些在形態和電生理學性質相對均一的興奮性主細胞相比,中間神經元極為豐富多彩。即使在同一腦區,中間神經元在其分布、形態、分子標志、電生理學特征、對興奮性主細胞的投射等方面也存在明顯差異,被稱之為中間神經元多樣性。
在Science文章中,作者指出中間神經元產生于外側神經節隆起(LGE)和內側神經節隆起(MGE)。中間神經元可通過相當長距離的遷移到達并定位在大腦皮質。一旦它們到達那里,它們會偏向于擴展局部連接。研究人員發現只有來自MGE的中間神經元才能夠完成長距離的遷移旅程。當將LGE神經元移植到出生后宿主大腦中仍然緊密地擠成一團,而來自MGE的神經元則散布于整個皮質。
更重要的是,人們證實移植中間神經元密切遵循細胞內在的程序,而并不依賴于宿主特異性的信號來控制它們的生存和分化。普遍流行的神經營養因子生死競爭觀點在此處影響甚小。在從它們的起源地遷移到發育大腦后,年輕的中間神經元到達皮質,分化為各種抑制性神經元細胞類型。大約三分之二的這些細胞會在皮質中生存下來形成局部抑制性回路。胚胎程序引導了中間神經元遷移、存活以及回路集成。
最后作者們指出,皮質中間神經元是一種異質細胞群,當前對于不同神經元亞型在神經回路中的作用機制仍知之甚少。迄今為止,一些移植研究利用的是包含大量中間神經元混合物的供體細胞群。隨著人們更深入地了解中間神經元多樣性的潛在機制,或許可以選擇或生成只包含特異細胞亞型的供體細胞群。
下一篇: 新研究發現治療肥胖和糖尿病的基因標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