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頭條:艾滋病基因治療傳捷報
日期:2014-03-07 09:07:28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對12名HIV陽性患者的免疫細胞進行遺傳工程改造使之能抵御感染,并降低了一些完全脫離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ADT)患者的病毒載量——其中一名患者已無法檢測到HIV病毒水平。這項研究是首次報道在人類中使用基因編輯方法,研究結果發表在《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
這項I期研究由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和加州“Sangamo BioSciences”生物醫學公司的科學家們合作完成。Sangamo BioSciences開發了臨床實驗中所采用的鋅指核酸酶(ZFN)技術和T細胞療法。
賓夕法尼亞大學Perelman醫學院病理學和實驗醫學系免疫療法教授Carl H. June博士說:“這項研究表明了,我們可以安全有效地改造HIV患者自身的T細胞,模擬自然發生的抵抗病毒過程,輸入這些遺傳工程細胞,使之持續存在于體內,無需使用藥物即有可能抑制病毒載量。這增強了我們的信念:改造T細胞是消除終身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需要,并有可能促成HIV/AIDS功能性治愈方法的關鍵。”
June和他的同事們利用ZFN技術對患者的T細胞進行了改造模擬CCR5-delta-32突變。由于這種罕見突變能夠提供對HIV病毒的天然抵抗引起科學界的極大興趣,但其只存在于1%的普通群體中。通過誘導這些突變,科學家們減少了CCR5表面蛋白表達。沒有CCR5,HIV無法進入,使得患者細胞能夠抵御感染。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將稱作為SB-728-T的改造細胞輸入到兩組患者體內,所有患者在2009年5月-2012年6月間單次輸入了大約100億個細胞。6人從輸入后的4周開始,在長達12周的時間里完全脫離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另外6名患者仍然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作者們報告稱這種輸注是安全且可以耐受的,且在追蹤隨訪期間測試表明改造T細胞持續存在于患者體內。初次輸注1周后,測試表明患者體內的改造T細胞迅速上升。盡管在數周的時間里血液中這些細胞逐漸回落,但在ADT治療中斷期間改造細胞下降程度遠小于未經改造的T細胞。研究人員還在腸相關淋巴組織中觀察到有改造細胞。腸相關淋巴組織是免疫細胞的主要儲存庫,也是HIV感染的重要儲存庫,這表明改造細胞在體內正常發揮功能及運輸。
研究還表明這種方法有望抑制HIV病毒。在4名治療中斷12周的患者體內病毒載量(HIV-RNA)下降。其中一名患者的病毒載量降至低于檢測限度;有趣的是,隨后發現這名患者有CCR5 delta-32基因雜合突變。
Levine 說:“由于一半的受試者CCR5基因遭受天然破壞,這種基因編輯方法是以從單親處遺傳這一突變為基礎。這種情況使得我們更好地了解了這一突變,以及機體對于治療的反應,開啟了另一扇研究之門。”
在過去的6年里以CCR5突變為基礎的療法勢頭強勁,尤其是在一名德國患者得到“功能性”治愈后。這名男子在診斷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之后,接受了來自一名CCR5雙等位基因突變供體的干細胞移植后,自2008年起脫離了ADT。由于異體移植有高死亡風險,需要長期住院治療,對于沒有患血癌的HIV患者而言并非是一種實用的治療方案,研究人員正在嘗試復制這一現象。但近期兩名波士頓患者證實,除非供體CCR5雙等位基因突變否則無法有效地清除體內的HIV,這兩人本以為能夠通過移植獲得“功能性”治愈,卻只看到病毒載量飆升。
盡管波士頓患者的結果讓研究界感到失望,但卻指出了對抗病毒的一些關鍵因素。
Penn艾滋病研究中心艾滋病臨床實驗部門主任Pablo Tebas博士說:“這些病例強調了需要保護T細胞免受病毒感染。波士頓的病例告訴我們,柏林患者這種情況并非是化療或是輸入供體干細胞擊退了HIV;而是來自缺乏CCR5的T細胞的保護。這些程序不可能完全消除HIV病毒儲存庫,當病毒恢復之時T細胞易受到感染。ZFN技術保護了T細胞免受HIV感染,或許能夠近乎完全地消除病毒,因為這些細胞仍然具有功能。”
進一步臨床實驗將在更大群的患者中評估更多的改造T細胞,以及在體內提高更多細胞持續存留時間以獲得治療效應的策略。
上一篇: Nature:炎癥為癌轉移引路
下一篇: Science醫學:抗癌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