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文章揭示濕疹的病因
日期:2013-11-06 09:24:08
數以百萬的人們遭受著濕疹的折磨,這一皮膚病又叫做特異性皮炎,表現為皮膚發紅且極其瘙癢。而比他們的疾病更讓人感到抓狂的事情是尚不清楚是什么引發了這一疾病或使得它不時發作。
現在,由密歇根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及其同事們生成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有可能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這一疾病,并幫助推動開發出更好的治療。
在發表于近期《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小組報告稱一種常見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生成了一種毒素,引起皮膚中的免疫系統細胞反應,生成了濕疹樣皮疹。
金黃色葡萄球菌釋放一種叫做δ毒素的分子,引起皮膚中的免疫相關肥大細胞釋放小顆粒導致炎癥。而當皮膚接觸缺失δ毒素編碼基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時,則不會發生上述事件。
論文的資深作者Gabriel Nunez教授說,在特異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和肥大細胞脫顆粒之間存在這一關聯,盡管不足以說明來自金黃色葡萄球菌的δ毒素自身引起了濕疹,它表明了存在一種非常特異的機制。并且遺傳易感性有可能也發揮了作用。
這一研究發現是在小鼠中獲得,因此現在說在濕疹患者體內存在相同的效應還為時過早。但研究人員在來自濕疹患者的皮膚樣本中確實發現有顯著水平的金黃色葡萄球菌δ毒素。
Nunez、主要作者Yuumi Nakamura博士、共同作者Naohiro Inohara博士以及同事們希望,他們的研究發現能夠為開發出一些治療幫助15-30%的兒童以及5%的成人濕疹患者指出一條新途徑。
有一些人曾經指出,因為其他疾病而服用抗生素的濕疹患者濕疹癥狀會有所減輕。但用抗生素來長期治療如濕疹一類的慢性疾病具有許多的缺點——尤其是,會加劇已經很嚴重的多藥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問題。
Nunez指出發現這種關聯的初步跡象純屬偶然,他們是在完成一項無關的肥大細胞研究時獲得這一意外發現的。他們將焦點放在了了解甚少的δ毒素上,開始探討它激活肥大細胞引起炎癥的能力。
Nunez說:“我們知道90%的濕疹患者皮膚上都可以檢測到金黃色葡萄球菌。然而由于沒有獲得明確的機制關聯,直到現在也沒有人懷疑它對疾病起主要貢獻作用。現在我們得到了證據,證實有可能確實存在直接的關聯。”
他說測試一些方法抑制δ毒素的效應,從而使得肥大細胞不被激活,不引發炎癥將是一個挑戰,但可以尋找一些不會引起耐藥菌進化的方法。
如果研究人員能夠找到肥大細胞上與δ毒素結合的受體,或許他們能夠開發出一種受體阻斷劑。并且,研究人員希望能夠研究人類濕疹患者看看δ毒素是否發揮了在小鼠體內相同的作用。
Nunez說,這一令人興奮的挑戰其中一部分就是,要更多地了解δ毒素的作用以及細菌生成它的原因。
“這種細菌無處不在,但對于δ毒素卻知之甚少。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太可能生成它來致病,而是生成它作為對鄰近細菌增多的一種反應,即所謂的群體感應。”
編碼這一毒素的基因受到負責金黃色葡萄球菌毒力(致病力)的一條細胞信號通路的調控。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許生成了δ毒素來殺死定居在皮膚上的其他競爭細菌,包括良性和有益細菌。
因此,這種毒素或許與微生物體之間為爭奪宿主機體微環境而發動的“戰爭”有關。Nunez 推測:“或許宿主(人類)卷入了這場戰爭的中心。濕疹是細菌生成δ毒素實現定居,并激活了宿主肥大細胞所造成的一種附帶損傷。”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查明這一點。
上一篇: 清華大學PNAS發表基因組編輯新技術
下一篇: 新技術可確定DNA源于母親還是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