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解碼中國倉鼠基因組
日期:2013-08-23 09:05:49
在Alfred Pühler教授的領導下,來自比勒菲爾德大學生物技術中心(CeBiTec)的基因組研究人員,成功地對中國倉鼠(Chinese hamster)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研究人員現將他們的結果發表了在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志上。
CeBiTec科學主任Thomas Noll相信,他們獲得的數據將引起科學和工業團體的興趣。制藥行業一直利用來自中國倉鼠的細胞培養物來生成諸如醫用抗體等生物藥品。“在未來,解碼的倉鼠基因組將大大推動利用這些細胞系來生產藥物制劑,”Noll說。
中國倉鼠基因組包含11對染色體。解碼這樣的大型基因組需要生成大的數據集,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學對其進行處理。為了更容易地分析生成的數據,比勒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和他們的同事,應用了一種全新的程序來對基因組單條染色體進行分類。CeBiTe的Karina Brinkrolf博士完成了對倉鼠染色體的測序。在新一代測序儀器的幫助下生成了超過14億短DNA序列。
該項目的領導者Alfred Pühler教授說:“這一項目的主要挑戰是隨后將這些短DNA序列拼接在一起,形成一條總的染色體序列。”這項工作只能用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來完成。該項目的參與者、生物信息學專家Alexander Goesmann博士說:“我們必須完成新的CeBiTec計算機集群,應用新軟件才能確定這一基因組序列。通過解碼倉鼠基因組序列,比勒菲爾德大學的生物信息學取得了新的突破。”具有大約23億個堿基,中國倉鼠基因組序列的大小可與人類基因組媲美。
Alfred Pühler認為這項研究是CeBiTec研究工作的一項里程碑:“解碼這一倉鼠基因組標志著一項重要的CeBiTec計劃成功地完成。這一倉鼠序列可在公共領域獲得,供全世界研究利用。”這一計劃為當前針對中國倉鼠細胞培養物開展研究奠定了基礎,大大提升了比勒菲爾德大學的地位。維也納國家資源和生命科學大學、澳大利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已同意開展進一步的研究項目。這將讓比勒菲爾德大學處于極好的位置,為這一激烈競爭的研究領域繼續做出貢獻。
上一篇: 研究發現新Wnt信號通路小分子激動劑
下一篇: 新技術可通過腦共振圖像確定大腦閱讀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