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破紀錄的超大病毒
日期:2013-07-22 09:36:30
2003年法國科學家發現了當時已知世界上最大的病毒,并將其命名為Mimivirus,時隔十年,來自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的研究人員報道稱,他們發現了兩種比Mimivirus更大的病毒,這些病毒被命名為Pandoraviruses(潘多拉病毒),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雜志上。
普通病毒的大小在10到100納米之間,較大的天花病毒也只有300納米。2003年發現的Mimivirus病毒則有400納米,是當時已知世界上最大的病毒。目前針對Mimivirus病毒,已經完成基因組測序工作,發現這種病毒的DNA包含了大約1260個基因,并且有50個基因編碼一些以前在病毒中沒有發現的功能,例如DNA修復和將mRNA翻譯成蛋白質的能力。當時研究人員推測Mimivirus可能曾經有靠自己進行自我復制的能力,但是后來則丟失了這個能力。
而最新發現的這兩種巨型病毒:智利發現的Pandoravirus salinus,以及澳大利亞發現Pandoravirus dulcis大小則更大——長度長達1微米,可謂是超大型病毒。
研究人員也針對這兩種病毒進行了基因組測序,發現這種潘多拉病毒的基因組分別為190及250萬個堿基對,比Mimivirus的100萬個堿基對多出1-2倍。
這種新病毒的發現為復雜生物的進化提出了新觀點,病毒一般離開寄主細胞就無法自我復制,其組成一般只有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外殼。此前針對Mimivirus的研究就表明,這種病毒仍然含有許多自我復制的機器,因此這種病毒可能會被劃分成一種獨特類型的生活生物。
由于這種超大的新病毒能與任何其它病毒家族進行比較,其起源也無法回溯到任何已知的世系,因此研究人員希望今后能通過更進一步的研究,分析其在進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近年來病毒研究備受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出現的一些感染人體的新重組病毒,如新型人類冠狀病毒MERS-CoV,還是人感染H7N9病毒等。研究人員對這些病毒進行了深入研究,如近期研究人員證實人類CD26是MERS-CoV的細胞受體。MERS-CoV刺突蛋白與CD26結合介導了病毒附著宿主細胞,病毒與細胞融合由此觸發感染。在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員報告了MERS-CoV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以及它與CD26構成的復合物的晶體結構。并采用實時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對RBD與CD26的結合進行了分析,由此揭示了MERS-CoV與受體CD26結合的分子結構特征。
上一篇: T細胞數量由細胞凋亡過程控制
下一篇: Nature子刊破解siRNAs技術難題